第67章 佛系年代17

最終隊長給大夥分田地的時間跟郁一佛說的差不離,土地量完後隔一天楊隊長就召集大夥到村頭開會了,開會的內容正是分地。

把每個等級的所有土地以人數平分,紅河村的每個成年人可得二分良田、三分普通田和五分貧瘠田,合計起來一畝每人,說起來紅河村的土地還算是多的,雖然大多是差田,但比起那些五分、六分一人的村莊好的太多了,所以隊裏的人們對於這樣分地的情況都很滿意。

以前雖然幹活的土地夠大,但不是自家的,種出來的糧食也不是自家的,現在自己能拿糧食了,田地少他們也願意。

按照村裏的計算方法,滿了十四周歲就是成人,能下地幹活了,所以郁一佛也分到了一畝地,沒滿十四周歲的,像郁冬華,她就只能分半畝地,因為年紀小的不能幹活。

不過就算這樣郁家三人也已經很滿足了,這比郁一佛想的還要好了那麽一點,有兩畝半的土地在手,他們只要肯勤勞幹活就不會餓著,除非有什麽天災**,而要是真的發生天災**了,他們有再多土地也沒用不是麽。

公平起見,楊隊長不好插手分地的事,就讓會計員寫了好幾百張紙條號碼,一張紙條上寫著三塊不同等級土地的編號位置,一張紙條代表一個人,大人和小孩分開抓紙條,抓到哪裏的土地就是哪裏,好壞都自己負責。

如此這般,就沒有人會說隊長走後門給自家或親戚家分好地了,因為隊長媳婦也是跟大夥一塊抓紙條的,他們覺得自己分的土地不好的話也只能怪自己手氣不好。

會計員給土地編號組合的時候有注意著將相近的土地組合到一起,省了很多人到處種地的麻煩,不過還是有的人位置不太好,土地跟自家是兩個方向,這種的就可以自己找其他人換,交換下紙條就可以了。

楊隊長也清楚這裏面的門道,他沒有制止,只是給了一些時間,讓所有人必須在明天之前到村委會登記完畢,登記後就不能改了。

郁為家也找他熟悉的人把自己家的五分良田拼在了一起,因為郁一佛跟他說了稻田養魚的面積最好在三分以上,至於其他普通的田地就不用必須放在一起,平常種地又沒有什麽特殊的要求,離得近點方便就行了。

郁家最終登記的這塊稻田靠近水源,周邊也沒有其他遮擋物,日曬很充足,是一塊適合養魚的水田。

在其他人家都轟轟烈烈地種地插苗時,郁家也一邊種地一邊開始了養魚前準備。

鞏固田埂內側,加厚田基,挖魚坑和魚溝,在進水出水口埋細網攔魚防止魚群遊走……

郁為家和郁一佛這一周工作時長要比記工分時還多得多,每天天不亮起床,天黑了才回到家裏,他們不止要準備養魚,還得保證兩畝半的土地在適合的時間內種完。

在養魚這個副業發展起來之前,種農作物還是不能放松。

好在繁重的農活已經完成了一大半,稻田裏也已經準備的差不多,郁一佛照書上寫的在稻田的水裏施放了農家肥,用以培養可供魚類食用的藻類,等明後天他們將秧苗插完,就可以找個機會放養魚苗了。

第一次養殖,郁一佛和她爸都不敢大手大腳,只保守地往稻田中投放了一百小幾十尾魚,魚種挑選的是一種黑色鯉魚,每條魚苗的規格都控制在四到五厘米之間,魚苗放養前在淡鹽水裏消毒幾分鐘再放下田,一步步按照農業書裏的建議進行,盡自己最大的可能提高養殖的成功率。

他們家人做這些的時候也有人勸誡郁為家別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好好種地才是正經,幾乎沒人相信這樣能養成魚。

別人懷疑,郁為家就用郁一佛跟他說過的話告訴其他人,“虧了也沒啥,那些魚苗也不貴,家裏少買幾斤肉就省出來了。”

是啊,小魚是不貴,可就算再便宜也是虧啊。

郁為家不聽這話,他只說他家兩個孩子都同意了,況且養都養了,錢已經花出去,當然要接著養。

他這麽說其他人倒是都接受了,最後就提醒一句,“養一次就夠了,明年可別再犯傻了。”

郁為家說:“我心裏有數。”

郁一佛覺得她爸能這麽堅持自己的選擇挺讓她驚喜的,畢竟現在勸告他的這些人不是老郁家人,他們沒有傷害過他,他還能堅定想法實在很難得,她想或許她也應該把記憶中她爸那個“耳根子軟”的標簽給去掉了。

不止是郁一佛看得見郁為家的變化,郁冬華也看得見,她說不出是為什麽,只知道自己更喜歡現在這樣的爸爸。

大概郁為家也能微妙的感覺到,當他真正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後,兩個孩子都比從前更加的親昵他,他很慶幸自己這樣的改變。

在很多人的不看好中,郁一佛每天雷打不動的巡田,定時清理魚坑和魚溝,施肥、投喂、防病等基礎工作一個不落,隔一段時間就來重復一遍,好像完全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在做無用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