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金蟬脫殼(第2/3頁)

幼薇道:“有的有理,那一切便聽憑遙兄安排。”

庾遙妥帖安排了家中諸事,還將如何隱瞞朝廷、官府的查驗等事一一教與了心腹小廝。

隨後二人連夜收拾金銀細軟,打點行裝,天還未亮便抽身離去。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天色變亮時,庾遙、幼薇二人已置身城外田野之中。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路上,幼薇一直咀嚼著這兩句詩。

“越讀越覺得精妙絕倫!”

庾遙笑道:“你倒是說說看,哪裏精妙?”

幼薇道:“骰子乃是骨頭做的,後一句便說道入骨相思,意境渾然天成,真是好詩!”然後又道:“遙兄家學淵源、才華橫溢,如今又是駙馬之尊,前途不可限量,竟然肯舍棄一切,如此高岸深谷的情義,不知該如何報答。”

庾遙苦笑道:“生逢亂世,無論在江湖還是廟堂,能夠存留此身便是萬幸了。幼時我曾與永安品評天下大勢,永安說,如若有朝一日天下初定,四海安康便陪我回江南一遊,遠赴江寧,一嘗庾家先祖終身之憾。”

幼薇不解地道:“江寧?”

庾遙長舒一口氣,說道:“不錯!江寧。庾氏先祖諱信曾作《哀江南賦》,名動神州,流傳後世。另有名句‘南登廣陵岸,回首落星城。不言臨舊浦,烽火照江明。’先祖雖迫不得已出仕北國,卻終其一生都想回到故裏。江南大好風物一半都聚於江寧,真真兒是經書日月,粉黛春秋。”

幼薇笑道:“好!既然如此,待我們尋得玲瓏骰,若永安公主重歸此身自然由她陪你回江寧,若未能成功,我答應你,必陪你一睹江南紅塵煙雨。”

庾遙笑道:“一言為定!”

永安長公主剛嫁入庾府便遇到刺客,並與駙馬雙雙遇難之事第二日一早就傳入皇宮。

生逢亂世,活命不易。

只說近些年的事情,梁太祖朱溫被兒子朱友珪弑殺,隨後廢帝朱友珪遇政變被殺,末帝朱友貞亡國被殺;唐莊宗李存勖被亂軍射死,明宗李嗣源病中受驚而死,閔帝李從厚被廢後用繩子勒死,末帝李從珂國滅自焚而死;晉高祖石敬瑭憂憤病死,少帝石重貴國破被俘獲擄劫至契丹。

至於大漢隱帝劉承佑,少年魯莽,不堪被臣下壓制,因而猜忌大將軍郭威,趁郭威前往鄴城,將郭威留在京中的家眷殺死,因此導致郭威造反,帶兵攻入汴梁,篡漢自立,建立大周。而劉承佑也兵敗被殺,年僅二十一歲。

皇帝的性命都這般不值錢,更何況是區區一個公主的死,貧病交加的百姓連議論都沒多少精神,轉眼便忘了。

而此時大周的皇帝無暇他顧,大漢、契丹、吳越、清源等虎狼環伺,不殺出一條血路,便是被瓜分蠶食的命運。

更何況,他初登帝位之顯德元年,大漢便開始勾結契丹意圖南侵。

只是,永安長公主遇刺不久,大周宣懿皇後符氏也因病逝去。不久之後,皇帝改立大行皇後的親妹妹為繼任皇後,人稱小符後。

不知不覺,二人行路已有月余,已到達大漢境內。

玲瓏山山路崎嶇,蜿蜒曲折。

他二人爬到高處,仿佛撥開雲霧見青天,終於遠遠望見一座斑斕的殿宇。

此時,一隊巡行的小廝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將他二人團團圍住。

“來者何人?竟敢擅闖玲瓏山!”

庾遙道:“誤會誤會,各位大哥,請向少莊主通報一聲,在下余姚,攜舍妹到玲瓏山莊,乃是為了與少莊主以文會友,萬望行個方便。”

說罷便遞上了名帖。

小廝們面面相覷,溫氏一族的文才聞名遐邇,大漢全國未有出其右者,還從未有人膽敢以詩文討教。

為首的一人說道:“既然公子有此心志,想來也不是等閑之輩,請在此稍候,容我等稟報少莊主。”

少頃,山上飄下一個少年,約莫十八九歲年紀,面如冠玉,行如朔風,清雅異常。

“此余便是彼庾!早聽聞過庾兄的大名,內心仰慕,仿佛神交已久,不想今日終於得見。”

少年微笑著開口,十分熱絡。

庾遙也作揖笑著回道:“見過溫兄,觀溫兄的身量形容,正如我舊日所思所想,好一個清俊的少年郎。”

溫蒼連連作揖,說道:“怠慢之處還請見諒,庾兄,不如隨我至內堂敘話。”

庾遙笑道:“客隨主便,恭敬不如從命。”

溫蒼於是引著庾遙和幼薇進了玲瓏山莊。

路上所遇之仆婦、小廝無不恭敬致禮,然後肅立一旁。

一一穿過外跨院、蕪廊大門、內花園之後,連庾遙也不禁對玲瓏山莊的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暗暗稱奇。

內堂中,賓主盡皆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