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第3/4頁)

梁雯也看傻了眼。

在這條街上,人類的一切欲、望除了食欲,全靠邊站。沉浸在各種誘人的香味中,不絕於耳的吆喝聲,還有每個人興奮激動的臉龐,這一切的一切全歸結於一個字:吃。

回民是老西安不可越過的一部分。他們從唐朝開始就在這裏生養聲息,延續傳代一千多年,在西安的西北角落了根,發了芽。這裏被人叫做坊上。

坊上人善做美食,如今迎合西安國際旅遊城市的地位,回民街迎來送往日客流量達十來萬。從世界各地的人跑來西安,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回民街的美食。

六人行也不例外。

尤其對於楚源這樣的中老年吃貨,不管是鏡糕、甑糕、柿子餅、蛋花醪糟、綠豆餅、酸梅湯,還是烤肉烤串烤面筋他都想試一試。

這時候已近午飯時間,剛好吃一路變能吃飽。

梁雯身上的旅行經費總算開始流淌出去了。

一人一個鏡糕,六十塊錢沒了,一人一個柿子餅,三十塊沒了。吃噎著了,一人再一杯酸梅湯,六十塊又沒了。

更有各種幹果、蜜餞、鹽炒核桃,更是招人喜愛。

尤其產自延安河兩岸的狗頭紅棗,個頭跟小孩的拳頭一樣大。一看就紅紅火火,忍不住要買。

梁雯稱了一斤鹽炒核桃,當場剝開來吃。果然鹹香脆幹,好吃極了。然後給各位大佬都剝了一個品嘗。

走了一上午,腳也累腿也酸,大家一商量直接進了一家叫老白家的老字號餐廳。

羊肉泡饃、水盆羊肉、餃子各來一份。還有各種涼皮面皮,烤羊肉串都來點,湊了一大桌。

今天一上午的散步道遊覽,滿足了眼睛和心,累壞了腳,現在要好好滿足一下胃。

誰也沒有偶像包袱,飯菜一端上來就悶頭吃。

#啊呀呀剛好一起吃中午飯。只不過我吃的是泡面,嚶!

#羊肉泡饃正宗的吃法是要自己親手去掰那個饃。現在都是機器切的,每個面都太整齊,泡在羊肉湯裏出不來那個面香味。

#前面的一看就是本地人。我爸跟我說他小時候跟著我爺爺去泡饃店吃泡饃,都是雙腿夾一大碗,雙手拿著饃,一點點地細心掰。可能要花費半個小時呢。

#老秦家涼皮了解一下。正宗好吃。

#岐山擀面皮了解一下。正宗好吃。

#漢中涼皮了解一下。正宗好吃。

#好矛盾。又想看他們吃得嗨,又不聽自己肚子咕嚕叫。

這一頓花了整整五百塊。加上之前買得各種小吃零食還有幹果什麽的,現在余額剩下8800塊。

#替導演松了口氣。大佬們終於把錢花出去一些。

#哈哈哈哈面對美食,任誰都無能為力。

吃飽喝足,從老白家走出來,梁雯帶著幾位大佬去了化覺巷裏頭一處非常著名的清真寺。這座清真寺和慣常見到的彎月標志不同,它是全國唯一一座以漢式庭院為形制的清真寺。猛一看你壓根看不出它就是清真寺還以為是某個佛教寺院。

另外除了這座化覺巷清真寺外,還有清真西寺、灑金橋清真古寺、大學習巷清真寺等藏在坊上生活區的清真寺可以散步觀賞。

#西安真不愧是一座包容兼蓄的城市。佛教、道教、天主教、清真教都能在這裏共存共生。

#西安碑林裏有一座碑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國記碑》上面記載著唐朝時候景教也就是基督教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傳播。

#西安真的是一座讓你一來再來的地方。

從坊上逛出來後,梁雯領著大家往古城的西北方向逛。

走到一條窄窄的巷子,巷口豎著一個牌子:早慈巷。

這不過是一條平平常常的巷子,為什麽要大費周章跑來呢?

烏煦帶著疑問看向梁雯。

梁雯笑道:“這條早慈巷的旁邊曾經是明朝貢院所在。貢院就是古時候科舉考試的場所。”

“這條巷子有什麽玄機?”春羽舉手提問。

“這條巷子原來不叫早慈,而叫棗刺。就是棗樹上的那個尖尖的刺。紮到人會出血的。”梁雯耐心解釋道:“早在武則天時期,在進行科考的貢院墻頭上紮滿這種棗刺,以防作弊。後來明朝也照搬這種方法。而這條挨著貢院的巷子就變成了棗刺巷,後來演化為早慈巷。”

烏煦:“那可真是可惜。就現在看基本上貢院的很多建築都看不到了。全被生活區給蠶食了。”

梁雯點點頭,“是的。京都的歷史文化散步道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的確保留很多文化遺產。而西安的這幾條散步道除了幾個重要的文物單位保護下來,其他大部分已經看不出太多歷史痕跡。不過現在西安的東西兩市都漸漸恢復,也算是彌補了一些遺憾。”

幾人站在早慈巷裏緬懷了一會歷史後,梁雯帶著大家去參觀一座隱秘而牛掰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