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忙碌(第2/3頁)

李玉英單腳站起來,拿起拐杖慢慢地走回房間,聞言就說道:“捐一千吧,這些錢就算有剩下的,你大伯他們也不會亂用。”

這次南山村打算修建一條四米寬、一百五十米長的水泥路,除去財政補貼的資金,村民們還得自籌資金大約兩萬元,平均每人需要交一百元,大部分村民是願意交的,不願意交的那部分不是生活特別困難就是特別吝嗇。

幸好南山村人團結,生活特別困難的家庭就免掉,大家沒多大意見。至於特別吝嗇的人倒是沒有,畢竟大家都是愛面子的。這次不交,那往後二十年就是特別的談資了,絕對讓對方的名聲變臭。

等李玉英休息後,杜善薇回房,第一時間就打開微信,在“兄弟姐妹群”裏發出消息。

杜善薇:姐妹們,我真的要在村裏紮下根了,明天我要開始整地了,好緊張。

二堂姐杜善琳:放心,如果你虧掉褲子買不起化妝品,我會贊助你的。

大堂姐杜善洋:二妹你不要嚇她,薇薇,缺錢的話跟我說,我還能借你一點。

二堂弟杜善瑋:三姐,你這是創業恐懼症,樹還沒種下去呢,你就擔心養不活了。放心啦,百香果和黃皮樹都很容易養活的,要相信聰哥的專業。

表弟鐘文聰:就是就是,表姐,要相信咱們的水平和運氣!你的運氣一向很好,今年肯定能賺錢。

……

接下來,群裏的兄弟姐妹們紛紛冒泡,或安慰或支持……群裏很快就熱鬧起來。

當初的老祖宗生有五個兒子,所以整個南山村就有五房人。杜善薇這一房是長房,按照以前的說法,大爺爺杜慶華應該是族長,只是現在是新社會了,不講究那一套,但封建殘余還是有的,外界的人把杜慶華當做整個杜家的“族頭”,涉及到村裏的事總喜歡找他商量,在村中的威望極高。

此外,村裏的輩分是按照“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句話來排,循環使用。

杜善薇就是“善”字輩,這樣一來,他們兄弟姐妹的名字放在一起就能讓人大致知道他們的關系,唯一的缺點是容易混淆,外人常常記不住他們兄妹們的名字。

杜善薇他們這一輩,從曾祖母那裏算下來,她就有兩個堂姐,一個堂哥,兩個堂弟,一個親弟,合起來兄弟姐妹有7個,其中年齡最大的有三十歲,最小就是她親弟杜善茂,今年才十五歲。

杜善海和杜善洋是親兄妹,名字最後一個字是水字旁;杜善琳和杜善瑋是姐弟,王字旁;她自己杜善薇和杜善茂是姐弟,草字頭;最後一位是四叔的獨生子杜善晉。

杜家自詡有點文化,給小孩取名字頗為講究。

因為長輩們相處和睦,所以兄弟姐妹們之間的感情不錯。這次杜善薇要回村種田,他們對此都十分支持,紛紛給予遠程指導和精神鼓勵。

見話題越飛越遠,杜善薇趕緊拉回正題。

杜善薇:我今後應該要經常外出,就想著買一輛皮卡,皮卡適合農村,可以拉肥料之類的,好用。你們在車行認識有人嗎?希望能便宜點。

這話一出,幾個年紀小的頓時不說話了,倒是大堂哥杜善海開口。

杜善海:我一個朋友在市裏賣車,待會我給你電話,你和他聯系,我這邊也會跟他提前說一聲,讓他給你最優惠的價格。

杜善海今年三十歲,大學畢業後考公進入體制,現在在縣政府辦工作,交遊廣闊。

杜善薇:謝謝大哥^_^。

二堂弟杜善瑋:三姐,開皮卡車不符合你的氣質啊,不再考慮一下小汽車嗎?

杜善薇不想理他,其實她也想開一輛好車啊,可經濟狀況不容許,她能有什麽辦法?工作三年,她一共攢了15萬元,本來以為資金是夠的,沒想到真正實踐起來,這點錢似乎不夠用啊。

話雖如此,杜善薇在紙上算了算,車還是要買的。

想到就去做,下定決心後,杜善薇第二天去市裏看車,沒幾天就從市裏開回一輛七萬多元的皮卡車。有了車,她趕緊開車去事先看好的苗圃談定百香果苗的價格。

一畝地大約種一百棵苗,一棵苗賣兩元,這樣一算,五千塊就沒了。

至於黃皮果樹苗,鐘文聰直接在農科院買,到時再請假跟著大車回來。

因為杜善薇種地的事,一開始動工,整個南山村也跟著熱鬧起來。杜家除了在養傷的李玉英和在學校讀書的杜善茂,其他人都忙得腳不沾地,好不容易才趕在清明之前把果苗都種下。

鐘文聰在地裏轉了一圈,見田裏的泥土一壟一壟排得整整齊齊,上面的果苗澆水定根後長得精神,他的神情就流露出滿意,側頭對旁邊的杜善薇誇道:“表姐,你真厲害,這麽短的時間就把事情辦成了,還做得井井有條。我預計不錯的話,這些果苗的成活率應該很高,後期需要補苗的地方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