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2/3頁)

“啟稟皇上,臣附議,眼下穩定學子們的情緒很重要。”福全也贊同。

胤禩他們也都贊同,除此以外他們也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歷朝歷代都無法避免的事,但處理不好就是大亂,胤禛聽了他們話,從頭到尾都沒有出聲,他這麽安靜反而讓康熙覺得奇怪,康熙看了看一臉悠閑的兒子,康熙注視著胤禛,引得其他人都盯著他,頓時房間裏鴉雀無聲,有的只是許多炙熱的視線。

“你們這麽看著我做什麽?”看著他就能解決了?

“小四你不覺得你應該說點什麽?”康熙可不信兒子沒點想法。

“回皇阿瑪的話,歷朝歷代科舉舞弊都是層次不窮,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只能盡力避免。”現代中高考那麽嚴苛,也有泄題的事呢!

康熙立馬捕捉重點,“如何盡力避免?”

“回皇阿瑪的話,辦法也不是沒有,只是怕皇阿瑪你們接受不了!”胤禛淡然道。

好像說的以前你提出的方案誰又能接受一樣?

“說說?”康熙對於科舉很重視,也是朝廷選拔人才的關鍵。

“那兒臣敢問皇阿瑪,皇阿瑪以為各地的老師教學水平能跟京城比嗎?寒門學子跟世家又能比嗎?”胤禛反問他們。

眾人當然知道肯定不能,“四哥這壓根不用問,肯定不能,可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有什麽問題嗎?”胤祺不懂他的意思。

“歷朝歷代開恩科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選拔人才,那麽寒門學子的資源比不上世家不說,就連各地的書院教學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這樣的情況下,不能因地選拔,而統一選拔出來的人才是真的人才嗎?”胤禛想到了現代的中高考。

胤禛的話引發了大家的深思,“難道四弟你是想讓各地自己出題?”胤祉說出讓人驚訝的問題。

“沒錯!”胤禛笑笑道。

“那怎麽行?歷來科舉是大事,各地自己出題,誰能保證公正?到時候出現舞弊情況豈不是更嚴重?”索額圖首先反對。

明珠也贊同,“臣附議。”

“難道現在就保證了公正嗎?啟稟皇阿瑪,兒臣以為應當在禮部之下建立一個管理科舉的教育部門,他們的責任就是負責科舉以及各地學府的教育,各地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應當實體考察,由各地選舉負責每次各類考試出題的老師,他們應該很清楚當地的教學水平最為合適,考試的時候因由臨界幾個縣府交換人員監考,從而防止收受賄賂,批卷時以一百分為滿分,實行百分制,批卷官員只負責打分,打分以後,成績抄錄下發給學子,上報到對應的教育部,答卷封存,再由各個教育部按照錄取名額,由官府通報錄取分數線,如果學子對自己的成績有疑慮,可以在參考報名的教育部要求查看卷面,在老師的陪同之下,官府不得拒絕,以防有人偷換他人卷面。”胤禛說出一個大概的輪廓。

“當然院試之前,錄取分數由各地因情況而定,從鄉試開始,成績上報到省教育部來定,會試自然是所有學子來京由禮部之下的教育局來負責,會試的時候,出題的自然是京城的大師,那麽相對其他各地而來的學子,京城參考的學子統一錄取分數線就應該比其他地方的人高,不能你平時享受了最高的教育,到了考試跟別人一樣,那豈不是對別人不公平?這樣不僅能更識得人才,還有利於各地學院的教學積極性,每年哪個地方學院出了狀元榜眼探花最多,禮部應做一些獎勵,鼓勵各地學院培養人才,向朝廷輸送人才,這樣哪怕有學子落選,可大清百姓整體素質也提高不少!”這只是按照現代中高考結合古代科舉而來,行不行他也不知道呀!

胤禛的話引得所有人深思,仔細想起來的確可行,“你們有何看法?”康熙看了看他們。

“啟稟皇阿瑪,兒臣以為可行!”太子首先表態了,這的確是個好辦法,細節還需要在商議研究敲定,只是如此改革恐怕會引起不小的風波,回想小四每次提出的制度,哪次不是引起風波?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

福全也是贊同的,“啟稟皇上,臣以為可以試行!”

“啟稟皇上,可行是可行,只是只怕京城學子不太能同意最後一點?”明珠覺得這點是個問題。

“不同意讓他們來找本王呀,本王到要看看誰這麽大臉?怎麽享受了名師的教導,出成績的時候跟非名師的比,比不過不覺得自己丟人,到覺得本王不公了?那何必給他們名師呢?再說本王以及眾兄弟從小受皇阿瑪悉心教導,眾名師教導,自問學問也算是不錯,這不也沒到第一才子的稱號?可見這學識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難道你們是覺得大清的人才太多了?不稀罕他們進步?學子們要是如此不思進取,有沒有科舉又有何懼呢?”胤禛笑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