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解凍

永樂帝兩次親征,太子兩次監國,每一次都持續近兩年時間,“太子監國,國無廢事”這是無論親東宮的屬臣,還是漢王等政敵的一致評價。

這個瘸子太子是有真本事的。

在他監國期間,大明擔負著南北兩場戰爭的壓力,南邊是交趾,北方是瓦剌部落,雙線作戰,這是洪武朝高祖皇帝都不敢做的事情,因為單是一場戰爭,就能消耗一個國家至少五年的積累。

軍隊要吃飯,要兵器彈藥衣服撫恤金等等,打仗就是燒錢,何況大明是一只蠟燭兩頭燒。

除了戰爭,大明幾項大的開支還有疏通京杭大運河、鄭和下西洋。

當然,還有遷都,修建新的都城和皇宮。

這幾樁大事,放在任何一個朝代,只需做一件,就足夠青史留名,是個有能力的君主了。

可是在永樂朝,一口氣全幹了,一般的君王才會選擇,永樂帝表示老子全都要。

永樂帝拍板指明前進方向,就拍拍屁股北上親征,當甩手掌櫃去了,幾乎全靠太子將這些幾項國之大計至上而下推行下去。

這些都需要錢啊,可是又不能隨便加稅,太子只得大搞經濟建設,把蛋糕做大,才能勉強填補這幾項就像金錢粉碎機似的大工程的虧空。

永樂帝只管花錢,太子管著掙錢,太子壓力大啊,都瘦了(瘦了二兩)。

不過,太子無怨無悔,壓力大沒什麽,瘦了二兩也沒什麽,能夠為父皇分憂,證明太子的價值就足夠了。

就連漢王要詆毀太子,也不會沒有眼色的說太子無能、監國玩忽職守之類的瞎話,總是找一些貪戀女色、結交子臣、收買人心、喜歡開設文會詩會,聽信奉承話之類的借口,從來不會質疑太子的治國能力。

然而太子也沒有想到,他兢兢業業的工作,得到的不是欣賞,而是猜忌。

太子也是倒黴,第一次監國都沒這樣的,那時候永樂帝身強體壯,朝廷自在他掌握之中。

但是第二次監國,朝鮮嬪妃居然敢用蘑菇粉毒害永樂帝,皇帝在最興奮的時候,覺得自己腦子快要炸裂了,九死一生後,身體衰弱,遭遇身邊的人的背叛,解縉又火上澆油,來個“無人臣禮”,目無君王,永樂帝不禁懷疑太子在監國期間,掌控了朝廷,將他這帝王架空了。

皇權至上,獨一無二。所有的皇帝對害怕失去皇權的恐懼,都遠遠超過失去兒子的恐懼。

兒孫可以有好多個,甚至可以再生。但一旦失去皇權,皇帝將一無所有。

永樂帝把解縉還有其他在東宮兼職的屬官下了詔獄,就是想立威,告訴群臣,誰是才是真正的大boss,誰是打工的,他雖老了,身體也弱了,但他是唯一的君王,他還能把控住朝政。

太子冤啊,他根本沒有取而代之心,他一個瘸子,朝中武將大多支持漢王,他沒有兵,身邊一群文臣,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太子難道靠三百斤的脂肪去逼宮嗎?

他只想慢慢熬到永樂帝衰老,順順利利登基。

永樂帝:不,你想。

太子一旦開口為東宮屬臣求情,就是坐實了他對永樂帝的決定存在異議。

太子作為儲君,步調必須和皇帝保持一致。以此表示:我是你的傀儡,我服從你的一切安排,我沒有任何取而代之的想法。

永樂帝要關,太子要放人,就是反抗永樂帝的安排,就是不服皇帝的權威,就是想造反,取而代之!

如此一來,太子被廢,詔獄裏那些忠心耿耿、不肯攀咬太子一個字的東宮屬臣們也要被砍頭,朝中大清洗,權力的遊戲結束,大家全部玩完。

所以太子沒得辦法,任憑別人罵他冷血無情,天生涼薄,也不敢說一個字。

他不求皇帝,詔獄這些人還有可能活下去。

他只要一張口,詔獄的大臣全部團滅。

我忍!

王八為什麽能活那麽久?能忍。

只要我不出錯,父皇就會放下猜疑,我就不會被廢。

一直以來,太子就是這麽想的,靠著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信念,支撐他唾面自幹,熬過艱難時期。

但是,舊的問題還沒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

就是永樂帝除了廢和不廢之外,還有第三個選擇:把皇太孫朱瞻基推舉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永樂帝沒有要紀綱去平息外頭廢太子、改為皇太孫繼承皇位的“謠言”,其因有二。

其一這個誅心的謠言會給太子更大的壓力和危機感,讓太子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乖乖當儲君,不要有取而代之的念頭。

其二永樂帝真的有這個考慮,用皇太孫取代太子。

為此,永樂帝還去了一趟孝陵,拜祭父親高祖皇帝。

看著父親的畫像,永樂帝感嘆道:“父親,以前懿文太子暴病而亡,當時皇長孫朱允炆只有十四歲。那時候二哥秦王,三哥晉王都已經去世,我在兄弟們中成了老大,我自持為大明守護邊關多年,治理燕地有功,弟弟們都不如我。按照皇明祖訓的繼承規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我為長,又最有才能,皇長孫朱允炆是側妃庶出、唯一的嫡孫朱允熥相傳難產時憋壞了腦子,是個半癡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