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二型糖尿病

紀綱早就不是以前膚白貌美大長腿的無腦花瓶,以前他想弄死一個人,腦子裏只有暗殺、刺殺這種簡單粗暴的想法。

現在的鈕鈷祿紀綱懂得用腦子、耍心機的把人弄死,最好不要臟了自己的手,不要涸澤而漁,要走可持續發展復仇的道路。

畢竟他家裏地下室的死亡名單長的很,倘若臟了手,自己出了事,剩下的人誰送他們下地獄?

一個都不要放過。

解縉這個人要是那麽容易對付,紀綱早就把他弄死了。畢竟類似李景隆、胡觀這種不好啃的骨頭,紀綱都發揮聰明才智,用借力打力的方法把他們都搞死了。

解縉不貪汙受賄、不結黨營私,潔身自好,似乎是個無縫的雞蛋,讓紀綱無從下嘴,遲遲找不到把柄。

天才少年,年少得志,科舉重地江西考出來的第一名解元,解縉在修《永樂大典》之前,他還修《元史》、《太祖實錄》、補寫《宋書》、刪定《禮記》,更變態的是,當年仁孝皇後寫《內訓》,總結女子規範時,還要解縉總裁了《古今列女傳》這部女性經典讀物,連皇後都十分欣賞解縉。

除了修書,解縉的詩文,書法也是一絕,他的詩集文稿都是各大書坊的暢銷書。

所以,和建文朝空談誤國的方孝孺不同,解縉是能考科舉,也能實幹,真正的大才子,所以解縉穩坐永樂帝內閣秘書團第一秘書的交椅上,無人能夠撼動。

此時的內閣權力並不太大,主要功能還是皇帝的助手,官居二品,但作為天子近臣,連夜晚都輪流在宮裏的文淵閣值夜,預備永樂帝隨時起床處理公務,誰敢小覷?

這粒銅豌豆紀綱嚼不爛,還會磕壞了牙齒。

怎麽辦?

紀綱冥思苦想,突然腦子一亮,有了!

解縉在內閣大學士這個位置上的表現無可挑剔,但是解縉還有一個身份:東宮詹事府右春坊學士,也就是太子的老師。

總所周知,永樂帝對太子朱高熾一直都不滿意,偏愛漢王朱高煦。

當年永樂帝登基,立馬封了妻子為皇後,卻拖了兩年都沒有封太子,因為太子體胖,身體不好,而漢王朱高煦是靖難之役的大功臣,得到軍人的擁護,希望封漢王為太子。

永樂帝舉棋不定,解縉作為永樂帝內閣秘書團首席機要秘書,在關鍵時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

解縉作為歷史大拿,以歷史為鏡,凡是廢長立幼都沒有好下場,何況朱高熾是嫡長子,仁孝敦厚,品行上沒有錯處,在北平守了兩年,為仁孝皇後求醫問藥。

永樂帝嘆道:“皇長子身體不好啊。”

解縉只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其實當時朱瞻基還在雲南,永樂帝並不曉得大孫子有多好。而且朱瞻基當時才五歲,一個孩子又能夠多好呢?

其實這句“好聖孫”並不是說朱瞻基,它深層次的意思說皇帝你還那麽年輕,正值壯年,您還能活很久,太子身體好不好有什麽關系呢?

等您老了,東宮的孫輩們都已經長大,既然後繼有人,太子身體好不好,這不是關鍵因素。

再誅心一點解釋,一個人當了皇帝,東宮作為儲君,是皇帝的兒子,也是皇帝君權的潛在威脅和對手。一個太強悍的東宮對皇帝而言不是什麽好事。

就像高祖皇帝在懿文太子朱標去世之後,決定以屠殺幾乎全京城的豪門為代價,也要選擇柔弱的皇太孫為儲君,而不是兵強馬壯的藩王兒子們當儲君是一樣的想法。

東宮首先要聽話,被皇帝所掌控。

屁股決定腦袋。以前永樂帝不理解親爹高祖皇帝的想法,覺得自己身居長,政治軍事才能出類拔萃,為什麽不封我為儲君,而去封一個乳臭未幹的孫輩?

現在永樂帝當了皇帝,他漸漸理解了高祖皇帝的想法。

爹,我誤會你了。

我會和你做出同樣的選擇。

解縉是史學大家,他大概能夠揣摩到永樂帝的真實想法,這句“好聖孫”看似尋常,卻是永樂帝下定決定立大白胖子朱高熾為儲君的主要原因。

就這樣,朱高熾入主東宮後,永樂帝封了解縉為東宮詹事府右春坊的學士,教育儲君。解縉默認為東宮太子黨骨幹成員。

太子當然喜歡解縉了,同樣的,漢王朱高煦也把解縉視為他痛失儲君之位的罪魁禍首。只是解縉是永樂帝身邊的紅人,機要秘書,不敢把解縉什麽樣。

對手的對手就是朋友。

紀綱用女官江全和宗人府逼駙馬胡觀上吊自盡。

用仁孝皇後的病危和永樂帝的恨活活餓死了曹國公李景隆。

接下來,紀綱決定用漢王朱高煦和東宮的矛盾對付解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