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傾國傾城(第3/3頁)

大明皇宮位處象征帝星的紫微恒上,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絕佳風水效果。而這裏曾經是燕雀湖,當初高祖皇帝為了這塊寶地,填湖造地的工程甚至比地上的皇宮還費人力物力。

高祖皇帝乃是一代雄主,開國之君,他認為人定勝天,填個湖不成問題。但是大自然也有她自己的脾氣,老娘好好的一個湖,千百年來都是個湖,突然把老娘給填了,還在上頭建房子把老娘壓得死死的,真以為老娘好欺負嗎?

於是後宮地基每年都在下沉,中間低窪,兩邊高,只要遇到雨天,雨水往後宮倒灌,後宮簡直可以看海了。

這次出事的是西長街,年輕力壯的內侍推著碎石木樁等物駕輕就熟的回填坑洞,但是最深的那個坑洞不僅沒有回填,反而在上頭搭了一個木架子,木架上懸著一根繩子,有人在裏頭打撈東西。

沒錯,就是高祖皇帝親筆所書的“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十一字鐵碑。

畢竟是先帝爺的東西,胡善圍不敢自專,請了馬皇後過來。

“撈上來沒有?”馬皇後問道。

胡善圍搖頭,“這個坑太深了,裏頭還有積水,目前為止,下去潛水的人都沒有找到鐵碑的痕跡,可能已經沉到湖水淤泥裏頭去了。下一步微臣打算命人先抽幹坑裏的積水,再往淤泥下面挖。”

馬皇後親自撿了一塊石頭,往深孔處投擲,咚的一聲,仿佛泥牛入海,“竟然如此之深?”

胡善圍說道:“剛才試過了,最長的竹竿都打不到底,這個坑比水井還深。”

馬皇後看著坑坑窪窪的西長街,“這條街是貫穿西六宮的主道,日夜都有禁軍巡邏,若一直這樣圈著,終究不便,抽水尋石碑太耗時間,還不一定能夠找到。重鑄一塊鐵碑取而代之吧,把坑先填起來,修好道路。”

“娘娘英明,微臣這就吩咐去辦。”胡善圍應下,又指著到處遠處的長春宮,“長春宮也出現了地陷,房子沒塌,但已經成了危房,微臣已經吩咐守屋的宮人搬離出去,以免將來出人命。”

前朝嬪妃除了張太嬪,全部殉葬,目前東西六宮只有翊坤宮和延禧宮住著建文帝兩個並不得寵的嬪妃,其余全部空置,留了幾個老宮人看守房子,冷清的幾乎白日都能鬧鬼。

馬皇後點點頭,“人命關天,胡尚宮做得對。”

胡善圍說道:“宮裏地陷越來越頻繁了,現在秋高氣爽還好,一旦到了冬天雨雪,還有春天的梅雨季節,還會更厲害。總是這樣縫縫補補的終究不是辦法,得想個長久的法子,解決地陷的問題。”

馬皇後一籌莫展,“皇宮只有三十一年就破敗到這個地步,縱使高祖皇帝也始料未及,聽聞高祖皇帝還想過遷都,重新則風水寶地建皇宮。可是皇上剛剛登基,不忍勞民傷財,只能先湊著住。幸好後宮人口簡單,只留幾個完整的宮殿,也足夠住了。”

洪武朝後宮龐大,一個宮殿住著好幾個,甚至十幾個嬪妃擠在一起。建文朝就不一樣了,小妾規模估摸連地主的小院都趕不上。

胡善圍說道,“既如此,後宮服侍的人也要削減,人一旦閑到無事可做,就會無事生非。”

馬皇後點頭道,“本宮也有這個想法,勞煩胡尚宮著手辦遣散宮人一事。”

建文帝在前朝聽到這個消息,關心高祖皇帝立的鐵碑,連忙宣胡善圍覲見。

胡善圍詳細說了西長街的情況,“……皇後娘娘愛惜民力,西長街又那麽重要,就命填平坑洞,重鑄鐵碑。微臣已經要工匠日夜修補,三日之後,西長街可恢復通行。”

建文帝憂心忡忡,“地基脆弱,縫縫補補不是長久之計,天天拆東墻補西墻,也有失皇家體面。看來大明不是遷都,就是重勘風水寶地另建皇宮。”

朝廷為了遷都還是搬家爭吵不休時,朝野內外流言蜚語盛行:後宮頻頻地陷,甚至連高祖皇帝親自立的鐵碑都沉到湖底,這是高祖皇帝不滿建文帝逼死皇叔,貶五個皇叔為庶人而發的雷霆之怒。建文帝忤逆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