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尋人(第2/3頁)

建文帝聽聽這個,聽聽那個,覺得都有道理……但是方法千萬條,實行第一條,決策有失誤,將來兩行淚。

怎麽辦?

建文帝權衡利弊,覺得推恩令明顯是傷亡最小、溫水煮青蛙、從內部瓦解藩王勢力的方法,但是這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有效果,而現在他初登帝位,需要牢牢掌握權柄,樹立威信,需要一場大刀闊斧的削藩,方能顯示他正統的地位。

至於戰爭,建文帝不希望打仗,但也不怕打仗。因為朝廷有軍隊百萬,而燕王頂多有十萬軍隊支持他,以一對十。更何況,他已經順利繼位,視為正統,占據了道義,得天下民心,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還懼怕區區一個藩王不成?

更何況,燕王的四個孩子還在京城當人質呢。

建文帝在心裏扒拉了幾下小算盤,采用了方孝孺的建議,先削周王,代王等藩王,殺雞儆猴,讓燕王知難而退,束手就擒——倘若燕王不服,起兵反抗,這就是謀反,無論道義還是輿論,燕王都處於劣勢。

建文帝於是拍板,決定采用這個方法。

三年後,建文帝後悔莫及,因為方法千萬條,他偏偏選了一個最錯的,低估了對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此時建文帝躊躇滿志,這是新君繼位第一項治國方針,群臣心中各有想法,覺得不妥,紛紛勸諫,但是建文帝對高祖皇帝死後屍骨未寒、範尚宮就立刻倒戈,否認那壺鴆酒的存在,使得他對獨攬權柄有著一種近乎執著的追求。

他不容許任何人和他搶皇權,失去皇權就失去一切。他鐵了心要牢牢掌握權柄,群臣越是勸諫,他就越覺得受到了冒犯,越要將繼位以來第一條重要政令執行下去。

一系列政令發出去,立刻執行,這讓建文帝初次嘗到了大權在握的暢快,原來君臨天下就是這種感覺,隨心所欲,無所不能。

忙完朝裏的事情,一塊大石頭落地,建文帝難得有時間和妻兒一起吃頓晚飯,兩歲的太子還需要奶娘喂飯,建文帝今日親自喂了幾口,嬌兒美妻,其樂融融,夜間哄睡了兒子,建文帝牽著馬皇後去踏月。

建文帝頗有興致,還寫了首詩,馬皇後興致缺缺,罕見的沒有提筆詩詞相答,建文帝問,“可是慈寧宮太後又為難你了?”

馬皇後搖頭,“太後沒有為難過臣妾——她只是對臣妾期望頗高,要求比尋常皇後嚴格,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臣妾擔憂的是範尚宮沉疴已久,今日提出辭呈,臣妾親自去看了她,劉司藥說她年老體衰,加上尚宮之位終日忙碌,身體實在受不住,稍有些受風,便一病不起,範尚宮瘦了許多,幾乎弱不勝衣,臣妾只得同意了她出宮養身體,可是她這一走,誰來接替尚宮之位?臣妾思來想去,有一個人最適合不過,可是——”

“可是為何?”建文帝覺得奇怪,“宮中女官還有不想當尚宮的嗎?這是個難得的機會啊。”

馬皇後說道:“可惜臣妾看中的人,她已經離開宮廷了。”

建文帝一聽,就曉得妻子說的是誰:“梓童說的可是胡善圍胡尚宮?”

“嗯。”馬皇後點頭,“胡尚宮年輕,三十二歲就當了尚宮,之前當了十年司言,兩年典正,臣妾翻看過胡尚宮的功勞簿,進宮第一年就負責修那本《趙宋賢妃訓誡錄》,之後種種任務,甚至去貴州宣孝慈皇後口諭,都不負使命,真是個人才,臣妾初入宮廷,參與選秀,也是胡尚宮一手籌備的,可惜這是她做的最後一樁大事,之後就離開宮廷,三年過去,胡尚宮也只有三十五歲,還是很年輕的,精力充沛,臣妾想請她回來,為臣妾分憂。”

建文帝生於宮廷,長於宮廷,他三歲時親眼所見胡善圍利用一張《負子圖》將洪武帝從暴怒中喚醒,輕輕放過了父親太子朱標。胡善圍的各種好處,建文帝再清楚不過了。

馬皇後一提,建文帝連贊是個好主意,沒錯,放眼宮廷,能夠壓制太後的,也只有請胡善圍重新出山了,一般女官根本拿不起這項重任。

建文帝說道:“朕和梓童的姻緣,也是胡尚宮撮合的。她離宮時,是說想去走一走,看一看,如今三年過去,應該走遍千山萬水了吧,梓童下懿旨,請她回宮繼續當尚宮。”

馬皇後嘆道:“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啊,胡尚宮行蹤不定,離宮後在沈家的錢莊裏開了個私賬,要宮裏把俸祿銀子存在她的名下,她四處雲遊,只要有沈家錢莊的地方就可以取錢花,臣妾要沈尚儀去她家錢莊裏要了這三年胡尚宮兌錢的記錄,東南西北的分號,那裏都取過,最近一次在太原。這茫茫人海,也不曉得胡尚宮下一次會出現在何地。”

為確保女官忠誠,不用考慮退路,女官的俸祿是終身制,馬皇後真是聰明,知道找人從錢財上入手最快,可是胡善圍太狡猾了,派了人全國各地去取錢,以混淆視聽,其實本人一直在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