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拎包入住

範尚宮那麽快的妥協,轉變風向,這讓皇太孫松了口氣,他真的不想還沒登基,就親手逼死後宮元老級別的人物範尚宮。

這是他至今做過最大膽的事情,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違背了洪武帝的旨意。畢竟兒不嫌母醜,母親犯了錯,也是他的母親。

之前他做了兩種打算,第一是範尚宮妥協,認他這個新主,大家當做這件事從未發生。第二是範尚宮固執要執行洪武帝遺詔,他別無選擇,只得逼範尚宮自斟自飲,然後模仿她的筆跡,以身殉舊主洪武帝,自盡而亡。

皇太孫不想走第二條路,畢竟從出生到現在,他手裏還沒有真正沾過血。從根本無緣皇位的庶長子到皇太孫,前期的黑暗的臟事是母親呂氏為他做的,得封儲位。為了鞏固他的地位讓他順利登基,洪武帝在前朝後宮一番大清洗,為他拔掉了所有的刺,將光溜溜的權杖交給他。

幸虧洪武帝為了保密,只下口諭,死無對證,所以皇太孫才敢做出半路阻截賜鴆酒的人,恩威並施,反制了賜酒之人,要她配合說謊,欺騙範尚宮。

沒有真憑實據,那就有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間,皇太孫將範尚宮請過來,只需稍加暗示,範尚宮就明白了,表示願意臣服。

俗話說的好,人走茶涼。哪怕你是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一旦失去權柄,你說的話就是放屁,不,放屁還有余味,現在洪武帝還沒涼透呢,他的話就已經被當做不存在了。

範尚宮離開皇太孫宮,去忙洪武帝的葬禮。事情解決了,可是皇太孫對著案幾上的一壺鴆酒,沒有預料中如釋重負的輕松,他覺得心寒和恐懼:此時,他終於理解為何皇爺爺那麽在乎權柄,提防著那些兵強馬壯的皇叔們,因為一旦失去權柄,他將毫無意義,他的話無人會聽,這種落差誰受得了啊。

一瞬間,皇太孫明白了洪武帝苦口婆心講了好幾年都沒能理解通透的道理,做皇帝,首先要牢牢把握住皇權,皇權至高無上,且不能與任何人分享,否則,就不能稱之為皇權了。

想通了這些,皇太孫豁然開朗,他明白自己未來路該怎麽走了。

洪武帝的葬禮有條不紊進行,禮部定下其謚號為“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史稱明高祖,同時孝慈皇後的謚號也變成了“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

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此同時,新帝的登基大典也要緊鑼密鼓的進行中。

新君登基,就像大姑娘上花轎,需要三催四請,搞得好像新娘很不願意嫁似的。

五月初十,京城文武百官,皇室、軍民,還有民間德高望重的老人等紛紛上書進言,請皇太孫登基為帝。

皇太孫拒絕了,說身為孫兒,終日為先帝之死而悲慟,遂拒絕臣民所請。

五月十三,群臣和百姓再次“上箋勸進”,皇太孫說:“先帝梓宮在廷,山嶺未畢,祖孫至性,其寧忍之?所請不允!”於是再拒。

五月十三,皇室宗人、群臣、百姓、四夷使節、甚至名僧道士紛紛“伏闕上表”,請求皇太孫繼位。

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是三請二拒,這第三次不能再拒絕了,再拒絕恐怕下不了台。

於是皇太孫下表給專門搞儀式的禮部,說“顧在哀,不忍邃承,而親王、文武群臣、軍民、耄耋、四夷朝使同秉一心,奉表勸進,卻而復至。國之大計,不敢以不從,人心忠告,不可以終拒……”

意思是說,我因祖父之死而悲傷,但是你們都要我當皇帝,我退讓了你們還是要我當,那我就勉為其難登個基吧!

洪武帝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炆登基,朝群臣,大赦天下,發布了即位詔書。

在登極詔書裏,朱允炆宣布年號為“建文”,追封父親懿文太子朱標為“孝康皇帝”,追封了懿文太子妃、嫡母常氏為“孝康皇後”,並且封了生母呂氏為聖母皇太後,封妻子馬氏為皇後,這下大明第二個母儀天下的皇後也稱之為馬皇後了。

同時,還冊封了自己年僅兩歲的嫡長子朱文奎為太子。

聖母皇太後呂氏搬出東宮,入主慈寧宮。年輕的馬皇後也搬出皇太孫宮,入主坤寧宮。

其余兩個妾各封了妃位,分別住在東六宮的延禧宮和西六宮的翊坤宮。反正東西六宮以前的嬪妃都死絕了,給新人騰地方,一應都是齊全的,不用修繕,這兩個妾簡直是拎包入住。

好容易把自己的小家搞定了,建文帝和幾位顧命大臣們開會,商議接下來的治政路線該怎麽走,太監來報,“太後請皇上去慈寧宮說話。”

親娘在召喚,建文帝作為新君,自然要樹立大孝子的形象,於是將會議延後,去了慈寧宮。

呂太後連忙把建文帝拉到桌前,擺著全是兒子愛吃的菜,“皇上整日忙碌,哀家看皇上都瘦了許多,皇後到底年輕,也不知疼惜你,真是誰生的誰疼。哀家特地準備了你愛吃的東西,來,你多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