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五部門聯合釣魚執法(第2/3頁)

一樁樁一件件,給洪武帝帶來的打擊不亞於一次失敗的戰爭。

洪武帝看著稍顯稚嫩的皇太孫,目光充滿了憐憫,“朕是皇上,也是父親,丈夫,祖父和外祖父,皇室現在開枝散葉,孫子外孫加在一起,人數已經過百,等選秀結束,朕的重孫們也會一個個來到人世。”

“朕和民間百姓一樣,都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就是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但朕通讀史書,看見一代代皇朝皆逃不過自相殘殺、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之爭、禍起蕭墻的命運,朕覺得,或許我們朱家可以不用重蹈覆轍,可是——”

洪武帝自嘲一笑,“事實證明,朕想的太天真了,皇權至高無上,皇位只有一個,皇後的位置也只有一個,粥少僧多,免不了爭搶,總是一家骨肉,血溶於水,也免不了以命相搏。”

“所以朕在晚年大肆屠殺老臣,朝中大清洗,是為了確保你能順利繼承皇位,不會重復歷代王朝權臣們各為其主,支持各個皇子爭奪皇位,自相殘殺的情況發生。所有的隱患朕都替你摘幹凈了,各個藩王府的世子在京城為人質,也翻不起什麽水花來,只要你登上帝位,掌控了權柄,名正言順,

萬民臣服,你那些皇叔們只能接受事實,將來縱有些風波,也是無礙的。”

如今皇太孫儲位鞏固,洪武帝和他說話比較直接,並不遮掩其的真實意圖,把屠殺功臣的原因三言兩語說清楚了。

洪武帝說道:“等你登基當皇帝,你就是朱家的領頭人,你也要面臨和朕同樣的問題,皇室紛爭不斷,你小小年紀,就要當家做主,上面壓著那麽多長輩,只會比朕更難。到時候,你就會發現,你今天遇到的母親造謠宮廷女官和錦衣衛,以及逼死宮女的問題,簡直小事一樁,不值一提。”

洪武帝指著書案上的口供,“這件事如何處置,朕全權交給你,無論你做出什麽決定,朕都支持,就當是一場歷練。不過,你要想清楚,一旦做出決定,你就要預備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你自己權衡利弊,再告訴朕你的決定。”

對洪武帝而言是一樁小事,但是對皇太孫而言,是一件令人震驚的大事。

無疑,母親這樣做是一錯再錯,又不是爭什麽了不得的東西,只是覺得面子過不去,就要造謠斷送胡尚宮和紀大人的前途和性命,逼死宮女,這樣的行為,可以稱之為暴戾了。

何況,手段也不高明,反而激怒了胡尚宮,號令手下女官們設了個圈套,把母親給引上鉤了。

可是,母親是我的生母,又在選妃的節骨眼上,倘若醜聞傳出去,東宮和皇太孫的名聲都會受到影響。

但是,若一味偏袒母親,把這件事遮掩過去,恐怕會傷了胡尚宮等女官的心,畢竟名譽對於女官而言,如同生命。

怎麽辦?

皇太孫左右為難,冥思苦想。

看到大孫子的掙紮,洪武帝心中暗嘆:孫子還是有些優柔寡斷啊。

其實要是洪武帝處理這件事,他會秘密處死給皇太孫拖後腿的太子妃——這種又蠢又毒的女人,將來必定是禍患。洪武帝對自己兒女尚且有情,對兒媳婦們則辣手無情,否則也不會作出剝了藍玉的皮送給親爹蜀王妃,逼蜀王妃自盡的事情。

但是,皇太孫即將大婚,倘若太子妃一死,又要守近三年的孝期,到時候洪武帝都七十一歲了,還不知道能否活到那個年紀呢。

皇太孫順利大婚生個兒子,成家立業,形象上趨於成熟,有助於儲位鞏固。

洪武帝覺得為打老鼠,傷了玉瓶,不值得,對大局不利。縱然要弄死太子妃,也要等皇太孫結婚生了孩子,再秘密處死不遲。

皇太孫終於做出了決定,告訴了洪武帝。

洪武帝點點頭,“朕說話算話,你去辦吧。”

皇太孫拿著口供去了東宮。

太子妃還在因抱琴自戕而驚嚇傷心“病”著呢,聽說兒子在百忙之中過來看她,連忙拖著“病軀”起來

了,“皇太孫公務繁忙,還掛念著我,我過幾日就好了,你不用擔心。”

過幾日等抱琴的家人都死絕了,燒了家書,錦衣衛撲個空,她就沒有心事,可以正式“病愈”了。

誰知皇太孫卻對老母親說道:“母妃因思戀懿文太子,抑郁成疾,從即日起,東宮閉門謝客,不再舉行宴會,母妃在東宮好好靜養吧。”

“什麽?”太子妃難以置信的看著引以為傲的長子。

皇長孫將太監的口供遞給母親,“收手吧,母親已經是太子妃了,以後您的前程,由我來給您掙。

您在東宮好好養病,不要把手伸到後宮其他地方,後宮無論是胡尚宮還是崔淑妃,都是厲害的人物,您的心思她們一眼看透,您鉆入她們的圈套都不自知,皇上要我處置此事,來考驗我的能力。可是您是我的母親,我總要給您留一點臉面,以養病的名義禁足東宮,已經我能做出最寬容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