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宮心計

對於千千萬萬姐夫妹夫們而言,天下的小舅子都是難纏的主。因為有這麽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小舅子打姐夫,姐夫是不好還手的。

比如魏國公府的二郎徐增壽以小舅子的身份,找三個大明親王借錢,居然能把三個親王逼到自家皇宮的丙字庫裏躲起來。

同樣的,沐英被馮誠打成豬頭,他再氣憤,也不能和馮誠對打。

馮勝死死抱著馮誠,沐晟趕緊拖著自己老爹拔腿就跑,拍馬走人。繼沐家的慶功宴變成家暴宴後,馮家的慶功宴也變成了家暴宴,施暴者變成受害者。

沐英蓋世英雄,第三次北伐的主帥,居然遭此侮辱,還只等打落牙齒和血吞了。

由此,馮沐兩家的仇怨越結越深。

錦衣衛眼線將家暴宴戰況報於毛驤,毛驤秘奏給帝後。帝後暗自嘆息,當年賜婚,竟是錯了媒人,親家成為冤家。

洪武帝嘆道:“當年郢國公馮國用三十五歲就戰死沙場,我可憐他膝下一雙兒女尚未成年,就想好好安排他們。沐英這孩子出類拔萃,且無父無母,家世簡單,當時憑誰也都說是一門好親,所以將馮氏指給他,何嘗想會有今日這一幕?”

馬皇後安慰丈夫,“事已至此,後悔無濟於事。這是馮沐兩家的家事,讓他們自己解決,我們不要再摻和了,免得又幫倒忙。今日馮誠看似為外甥沐春出了一口惡氣,可最後這仇還是要記在沐春身上,讓他們父子間隙更大,唉,清官難斷家務事。管不了那麽多了,先把自己家的事情料理清楚——孫淑妃的病,太醫們在乾清宮會診過了,都說藥石無效,得看天意了,怎麽辦?”

提到孫淑妃的病情,洪武帝也是一臉愁容,問:“太醫們說能撐到什麽時候?”

馬皇後嘆道:“悉心調養,也很難能熬得過這個冬天。運氣不好的話,三個月就走了。”

洪武帝說道:“朕打算封孫氏為貴妃,梓童以為何?”

後宮嬪妃,以貴為尊,原來的貴妃是胡氏,現在胡氏已經廢為庶人,貴妃的位置空出,虛位以待。

馬皇後大喜,“臣妾先替孫氏謝過皇上。這是大喜事啊,說不定此事沖一沖,孫氏的病就好了。”

洪武帝臉上也有了笑意,“但願如此,趕緊讓禮部擬冊封聖旨去。”

古今後宮嬪妃史上,罕見孫氏這種同時得到帝後真心喜歡敬愛的妃子了。

是敬愛,不是寵愛,孫氏能有今日之尊榮,和她的出身和人生經歷有關。

孫氏,出身元朝官宦人家,大家閨秀。元末天下大亂,孫氏家族舉家逃亡,途中父母雙亡,只剩下孫氏和兄長相依為命。

兄長為了活路,投奔軍閥馬世雄。而馬世雄見孫氏長得好看,溫柔嫻靜,知書達理,覺得奇貨可居,將來是一個不錯的政治資本,於是將孫氏……收為義女,養在家裏,待價而沽。

後來,馬世雄帶著軍隊投奔已成氣候的朱元璋,為了表示誠意,就將義女孫氏當做重要的禮物,獻給了朱元璋當小妾。

當時朱元璋已經有了嫡妻馬氏,馬氏和孫氏卻相處融洽,情同姐妹,為何?

這又和馬皇後的身世和人生經歷相關了。

馬皇後出身大地主家庭,父親是個樂善好施的豪俠。父親身亡,天下大亂,孤母帶著女兒逃亡,投靠了亡夫當年的好友郭子興。郭子興將馬皇後收為義女,養在郭家,也是打算將來作為政治資本,去籠絡部下,郭子興後來將馬氏嫁給最得力的部下朱元璋。

四處投奔,寄人籬下,亂世流離人的生活,還有誰比孫氏更理解馬皇後的不甘和苦悶呢?兩人的身世驚人的相似,因而惺惺相惜。

在洪武帝四處征戰爭霸的過程中,馬皇後是洪武帝的賢內助,而孫氏是馬皇後的好幫手,兩人配合默契,穩定大後方,讓洪武帝無後顧之憂。

不僅如此,孫氏還生下了洪武帝第一個女兒——長女臨安公主。

當時洪武帝已經有了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和老四朱棣四個兒子了,最大的朱標五歲,最小的朱棣剛剛滿月,滿屋子都是兒子。

故,第一個女兒得到父親的格外歡喜,母憑女貴,孫氏因此在洪武帝諸多姬妾中脫穎而出,最得洪武帝看重。

後來,孫氏又生了七皇女懷慶公主。一共兩個女兒,沒有生下皇子。

馬皇後呢?後來也生了兩個皇女,寧國公主和安慶公主,沒有生下皇子。

沒有皇子,就沒有利益沖突,就沒有在後宮爭寵奪利,互相傾軋,踩著對方向上爬的心。

沒有皇子,馬皇後和孫淑妃就沒有替兒子盤算前程的心,一心一意圍著丈夫洪武帝轉,洪武帝又不蠢,他能感受這對賢妻美妾的用心,因而對她們格外敬愛。

所以馬皇後和孫氏實在太像了,就像在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無論是在丈夫爭霸的艱難動蕩歲月,還是大明開國之後奢侈浮華的宮廷生活,兩人都互相理解,互相憐惜,是姐妹,也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