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胡氏春秋(第2/3頁)

鑒於朱元璋有類似曹操“汝妻子我養之”的愛好,張士誠擔心自己死後也像陳友諒一樣被戴了綠帽,幹脆暗示小嬌妻自殺。

劉夫人是聰明人,一點就通,說:“君勿憂,妾必不負君。”

劉夫人抱著兩個幼子,命吳王宮所有嬪妃,小王子小公主等一起步入齊雲樓,鎖死大門,點了一把火。

吳王宮大臣眼看齊雲樓成了火樓,連女人都知道殉國。徐達常遇春大軍又即將攻入王府,尤其是有“殺將”之名的常遇春,遇到不肯投降的城池,一旦破城,常遇春便要屠城!

這是殺將常遇春的一貫風格,從無例外,故世人聞得常遇春之名,紛紛聞風喪膽,棄城投降。

蘇州堅持了三個月都不投降,常遇春怎麽可能放過蘇州,必定要屠城泄憤。

反正都是一死,大臣們紛紛跟著主公張士誠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搶著喝鴆酒。

胡家當官的男人們就這樣死了個精光。

唯有胡善圍的父親胡榮因天資差一些,沒撈到個官做,賦閑在家,平時給妻子畫個眉毛,給六歲的女兒開蒙、教她讀書寫字打發時間。

胡榮聽說城破,趕緊把胡善圍放進書箱裏背起來,拉著妻子,奪門而逃。

外頭,常遇春果然開始瘋狂屠城了,蘇州城一片哀嚎。

胡榮背著女兒,拉著妻子往臥佛寺方向跑,據說朱元璋當土匪之前,曾經當過和尚,故平時十分禮遇佛道人士,而臥佛寺裏有江南的高僧道衍禪師,躲到寺裏,八成可以逃過一劫。

可是這樣想的蘇州百姓太多了,人群如水流般往臥佛寺而去,胡榮和妻子被擠散,眼睜睜看著妻子被人群踩在腳下。

坐在書箱裏的胡善圍聽到母親最後一句話是:“不要管我!快帶著善圍跑啊!”

後方常遇春的大軍剛好屠城殺到這裏了,別人都往寺裏跑,唯有寺的道衍禪師逆著人流的方向往外走,守在寺廟門口,扶起了倒地痛哭的胡榮,以及被摔出書箱的胡善圍。

胡善圍聽見那個和尚說:“把孩子抱進去,找個地方藏起來。”

胡榮抱起了女兒,胡善圍趴在父親的肩膀上,看見道衍禪師如一塊激流裏的礁石,巋然不動。

真是個了不起的和尚。

也不知過了多久,道衍禪師打開了寺廟大門,說:“徐達大將軍勸阻了常遇春不要屠城,大家回去吧。”

胡榮戰戰兢兢抱著女兒回家,大街小巷果然貼滿了“禁止屠城、禁止搶奪百姓財物、禁止騷擾百姓,違令者斬”的軍令。

徐達軍令一出,無人敢違抗,蘇州城逃過一劫。

史載:“蘇州城破日,常遇春入齊門,所過屠戮殆盡。徐達入閶門,不殺一人。至臥佛寺,兩帥相遇,達始戒遇春勿殺。”

簡簡單單四十一個字背後,是無數條人命和悲歡離合。

胡家人要麽殉國,要麽被常遇春大軍所屠,或者像胡善圍的母親那樣被踩踏而死,這個來自山東濟寧的百年書香世家近乎滅族。

父親胡榮嚇壞了膽子,他怕胡家人在張士誠手下做官的往事會引來禍患,幹脆一把火燒了胡家的祠堂和家譜,銷毀家族傳承的痕跡。

唯有傳了幾代人的書不敢燒,怕觸怒胡家列祖列宗。

次年,朱元璋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就是洪武一年,胡榮抱著女兒胡善圍,載著一船書來到天子腳下——大明都城南京,再也不敢和蘇州有半點瓜葛,怕人翻舊賬。

胡榮文不能當官,武不能當兵,但作為家族唯二的幸存者,他的生存技能還是不錯的。

國子監、貢院等等都在在南京北城英靈坊,是讀書人聚集之地,胡榮在坊裏的成賢街開了一家書坊,落籍為商戶。

樓下鋪面賣雕版印刷的普通新書,樓上藏書樓擺放著祖上幾代人積攢的絕版書,只看不賣。如果客人非要買這些舊書,胡榮會出售一比一的手抄本,連偶爾的錯別字都一模一樣。

胡善圍從六歲開始在藏書樓抄書,十二歲時,胡榮給她定了一門親事,男方是軍籍,和她同齡,世襲百戶,七歲喪父,繼承了父親的官職,拿著百戶的俸祿。

被滅門嚇破膽的胡榮覺得這門親事很不錯,就憑未來女婿這世襲罔替的俸祿鐵飯碗,將來女兒嫁過去,旱澇保收,生活穩定。

定了親事,胡榮開始為女兒準備嫁妝了,但胡善圍十六歲那年,男方征兵上了沙場。

胡善圍送別未婚夫,等來的是一罐子骨灰和一個刻著未婚夫姓名的鐵軍牌。

胡善圍成了望門寡,並幾次揮著裁紙刀,將每一個為她說媒的人趕出胡家書坊。

不過那媒人還真是敬業,小的說不動,就給老的說媒。

父親胡榮三十四歲,正值壯年,斯文英俊,小有家產,條件不錯。媒人給胡榮說了一個才十六歲的黃花大閨女,商戶之女,典型江南嬌俏可愛小美人,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