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短信(第2/3頁)

她原本還以為孫從書是開公司的,畢竟涵養和氣質擺在那裏,現在看來還是自己低估了他,就是不知道吳東文知道了,心裏會是個什麽感想。

孫從書注意到了葉青的目光,不過他並沒有在意,“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兩者不能混於一談。”

這話當然是說給孫博文聽的。

知曉他爸這些年是如何兢兢業業才坐到現在這個位子,孫博文當即就不吭聲了。

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愛惜自己的羽毛,他們更怕被人抓住把柄。尤其是在花大錢的時候,就更不能用公家的車出行了,不然很容易被人詬病攻訐。

葉青很容易就想明白了自己為什麽能在高鐵上遇到這對父子。

“想想別的辦法吧。”她淡淡道。

這女生通透的不像是這個年紀的人,她的淡定更是讓人意外。孫從書斂目,半晌後,他不由自主的嘆息,“也只能這樣了。”

“都到這個時候了,能有什麽辦法?”孫博文恨不得把頭給撓禿,他的語氣有些頹然。

吳東文擺明了就是算計他們,準備做的不是一般的足。

葉青也算是看出來了,吳東文就是釣魚來的,而孫從書就是第一條上鉤的魚。

古董受歡迎程度不同,能賣出去的價格自然也不同。有些古董比較偏門,喜歡的人少,雖然明知道這東西確實值這麽多錢,但卻不會有人去買。

而最重要的一點,古董價格彈性大,哪怕是最專業的鑒定師來了,他也無法給某件東西定下一個固定不變的價格,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範圍。

好比說面前這個陶罐,哪怕它只值四十萬、五十萬,只要吳東文咬死了它值七十五萬,那它就值七十五萬。

用受歡迎的古董吸引人來,然後再用冷門、賣不出去的古董來碰瓷,這手段可以說是相當無恥了。

這不僅僅是人品敗壞,更是對這些器物的不尊重。吳老爺子泉下有知,恐怕非得要痛哭一場不可。

感覺到糖已經在口中完全融化,葉青將塑料小棒抽出來,隨手扔到一旁的垃圾桶裏。

看了看自己的手,是幹凈的。

坐在孫從書對面的椅子上,不顧兩人的驚愕的視線,她緩緩的拿起了面前缺了蓋的罐子。

這個時候,這東西意味著麻煩。孫從書沒想到冷冰冰的女生居然會如此動作,一時間,他的眼神有些復雜。

在未上釉的素胎上,用綠、黃、茄紫三色燒制而成,是為素三彩。這玩意兒可以說是比較偏門的古董了,不容易出手,用來釣魚整好。

“素三彩裏假貨很多,希望你的運氣足夠好。”葉青看了孫從書一眼。

實際上,葉青也是半吊子水平,從來沒有專業的老師帶過她。她在帝都大學裏學的是歷史,而不是古董鑒定。

葉青最大的優勢,大概就是能夠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她幾乎把世面上關於古董鑒定的書都看了一遍,海底沉沒的那些珍寶,都可以讓她練手。

接觸的多了,熟能生巧而已。

孫從書回望過去,半晌後,他鄭重道:“謝謝。”

萍水相逢,她如此作為已經是仁至義盡。

這是個渾身散播著正能量的青年。

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被打上了什麽標簽,葉青仔仔細細的將這個罐子探查了一遍,任何角落都沒有放過。

吳老爺子是資深藏家,他打眼的幾率很低,所以這時候細節就變得尤為重要。新仿的瓷刺手,這種常識性的錯誤對方不會犯。

施釉較厚,釉面閃爍柔光,底部款識表明這是明朝正德年間官窯典型器物,無論是色彩也好,還是器體厚薄也好,都沒有什麽瑕疵。

葉青不由得皺了皺眉,她總覺得有哪裏不對。

因為罐子內裏一片漆黑,葉青拿出手機,打開了手電筒。

終於,她發現了點什麽。

補瓷的痕跡,雖然只有米粒大小,但葉青還是捕捉到了。好好的瓷器,怎麽會有這種粘痕呢?

將罐子放到一旁,葉青垂下眼睫,靜靜的思考著什麽,這時候,她腦海裏閃過無數可能。

孫博文和孫從書見狀,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不知道為什麽,他們居然微微的緊張了起來。

大約三分鐘後,葉青重新拿起那個罐子。

敲了敲外壁,微微滯悶的聲音傳來。片刻後,她又敲了敲底部。

果然,聲音不一樣。

葉青微不可見的勾了勾唇,“仿品。”

這手藝,可謂是登峰造極。

孫博文有點懵,誰能告訴他,這特麽是怎麽鑒定出來的?

孫從書到沒有自己兒子那麽情緒外露,不過看得出來,他也是相當的震驚。

葉青不喜歡賣關子,她直接了當道:“估摸著應該是民國燒制出來的東西。”

這樣的話,差不多也就兩、三萬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