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致愛麗絲(第2/4頁)

她認為瑪利亞娜太聰明了一點,在男人面前也過於聰明。這可能會讓男人覺得她有點——不太溫柔?或者說,太“另類”。

“可為什麽女孩就必須要‘溫柔’呢?而且,聰明與溫柔並不是對立的,男人要是害怕女人會太聰明,豈不是說明他們知道自己沒法那麽聰明?”

邏輯沒毛病。

“可這樣她會很吃虧,男人們寧肯去娶一位溫順聽話的小姐。快告訴我,那位韋斯頓先生是不是愛上了瑪利亞娜?”

“不行,你得等我慢慢念,我不能這麽快就告訴你。”

“我喜歡韋斯頓先生,他看起來是個好人,還是個聰明人,他能幫助瑪利亞娜。”

克萊爾忙說:“我也喜歡韋斯頓先生,他真的很好。”

克萊爾15歲了,也到了憧憬愛情的年紀。她是個乖巧的孩子,也是在貝克爾夫人那兒接受的淑女教育,養母安娜對她跟親生女兒並沒有分別,她自己也知道。愛麗絲就覺得克萊爾是那種母親都想要的完美的女兒,懂事又聽話,學什麽都很努力,她唯一慶幸的就是奧斯汀太太見安娜表姐的機會不對,不然準會用克萊爾來數落她,氣惱她不夠聽話順從。

等到小說上市後,一些評論雜志和報紙上的書評都開始討論這本信息量很大的小說。一些書評認為這是自哥特小說之後興起的另一個流派,但對作者要求很高,作者必須要有豐富的宗教知識、秘密社團知識——雖然這個沒人知道真偽、還要有流暢的劇情安排能力,小說本身所使用的寫作技巧已經臻於完美,是目前為止Alice Leigh最好的一部作品。

另一些書評認為小說中對共濟會的描寫太荒唐而匪夷所思,共濟會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社團,很多知名人士都是共濟會成員,包括已故的牛頓爵士、哥白尼、歐洲各國的一些王室成員等;羅馬天主教廷拒絕承認共濟會是一個宗教派別,斥之為“非正統”。但作者處理的很巧妙,沒有否定共濟會,也沒有贊美共濟會,基本保持中立,於是共濟會成員沒有人激烈的反對這本小說。

至於羅馬教廷,英國人並不在乎。

《以父之名》的銷量很不錯,一個月就賣出將近3000本,定價稍貴,28先令。現在1英鎊是24先令。

但這還比不上拜倫的《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的銷量。

這本詩集沒有《以父之名》字數多,頁碼也少,但定價居然高達30先令,因為裏面插入了多幅插畫,可以說是圖文並茂。同樣是先做廣告,預訂不算多,只有100多本,但12月初正式發售後,前3天的銷量竟然有1000本之多。

一時間,倫敦紙貴,上流社會的紳士們人人都在說《恰爾德·哈羅德遊記》。

《恰爾德·哈羅德遊記》是拜倫第一次用“Lord Byron”的真名出版的作品,之前那本稚嫩的寫滿了小黃詩的詩集被收回,1809年出版的《英格蘭吟遊詩人和蘇格蘭評論家English Bards and Scotch Reviewers》是匿名,但後來被人認為是拜倫寫的,因此被罵的很慘。

《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可算讓他來了個絕地大反攻,評論家們忘記了就是在兩年多以前,他們可是把拜倫的詩批判得一錢不值的。

評論雜志和報紙上充滿了對這部詩集的溢美之詞,紛紛稱贊拜倫的詩歌優美自然,充滿了光輝燦爛的思想,描繪了一副異國畫卷。還都興致盎然的猜測,扉頁上的“致愛麗絲”到底是哪位小姐。拜倫的親戚裏沒有叫“愛麗絲”的女孩,他認識的跟他年齡相仿的女孩裏,最有可能的就是奧斯汀出版社老板的小妹妹,愛麗絲·奧斯汀。

突然之間,拜倫發現自己成為了全國知名的新興詩人。

突然之間,愛麗絲發現自己跟拜倫綁定了,一波緋聞迅速傳開。

愛麗絲要氣死了。

*

拜倫還懵懂不覺,“這不好嗎?奧斯汀先生同意了的。”

“不好!你怎麽不問問我?”

“問你?那就不是驚喜了。你不喜歡嗎?我以為你會高興。”

“這樣別人很容易就知道是我,我不想以這種形式跟你的名字連在一起。”

拜倫怒了,“你這是什麽意思?跟我的名字在一起很丟你的臉嗎?”

“誰叫你不先問問我的意見?是不是我想什麽你根本就不關心?”

“我又不知道它會賣的這麽好。”他委委屈屈的,“我原本以為頂多賣個幾百本就算很多了。”

“跟銷量有什麽關系?”愛麗絲不客氣的翻了個白眼,氣呼呼的,“這樣別人會以為我們就要訂婚了,媽媽問起來,我要怎麽回答?說,噢,親愛的媽媽,不用擔心,我跟喬治只是情人?媽媽非得打死我不可。”

她嘟著嘴,氣鼓鼓的坐在沙發上,手臂抱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