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今天吃什麽(第3/4頁)

倒是凱茜,廚藝還算不錯,最拿手做小點心,但凱茜現在不在家,愛麗絲就有點嫌棄媽媽的廚藝了。

她兩年前帶回來的一大箱子香料,奧斯汀家根本用不完,托人拿出去賣了不少,也送了一些給親友們,到現在早就用完了。媽媽買了一本菜譜,照著上面的食譜腌制牛肉和豬肉,後來發展到什麽肉食都想腌制一下,家裏反正養了好幾頭豬,一年殺一頭大豬,足夠一冬天吃的。腌制出來的肉比普通培根要好吃,畢竟是不惜工本的放香料。

香料還可以用來做蛋糕和餅幹。奧斯汀家不算窮,吃得起小麥面粉,白面包都不摻其他原料的,不像很多農夫家裏,小麥粉得摻點燕麥或是裸麥。也吃得起肉,每天的正餐都至少有兩道肉食。

愛麗絲吃慣了小麥面包和牛肉豬肉雞肉,還是上次去牛津的玩伴雅各布家裏的時候,才頭一次知道普通平民吃肉很少,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得上純小麥的面包——小麥面包才足夠柔軟,也很香,要到後世那些吃慣了精細食物的人才會整天喊著要吃吃粗糧,多吃素菜,那都是平時吃肉吃得太多了,肚子裏油水太多,鬧得慌。

愛麗絲當時還很奇怪:歐洲人不是早就過上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活了嗎?

黑斯汀斯先生給她簡單的講述了一下,中世紀的平民吃肉確實比現在的平民吃肉多,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跟近百年來英格蘭的人口爆炸式的增長有關。工業革命還沒有開始之前,英格蘭就已經開始加快了人口增長的步伐,工業革命之後,由於馬鈴薯、玉米的大面積耕種,耕地增加了,而用來放牧的野地就減少了,整天為了溫飽而掙紮的平民沒法像奧斯汀家這樣,可以買豬飼料來喂豬,都是散養,土地面積就這麽大,耕地增加必定導致家畜的產量下降,所以現在的平民就漸漸吃不上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蔬菜、以及馬鈴薯和玉米這種不挑地產量高的農作物。

噢,還有,花生!

愛麗絲之前不知道花生也是原產南美洲,偶然在家裏餐桌上發現花生後,大喜,表示愛吃,怎麽吃都行,水煮油炒燉湯,都可以。奧斯汀家種了不少花生,主要用途是榨油,榨油後剩下的殘渣用來喂豬、喂雞、當肥田料都可以。花生還沒長老的時候,媽媽會挖幾棵回來,煮嫩嫩的水煮花生給愛麗絲吃,不過愛麗絲現在多半時間在倫敦,貝克爾夫人覺得花生不是什麽上台面的好吃的,不讓她多吃。

斯蒂文頓有村民家裏養了奶牛,春夏季節,每天清晨農婦會拎一桶牛奶送到奧斯汀家,奧斯汀三姐妹都習慣了每天至少喝一杯牛奶。愛麗絲不喜歡喝生牛奶,堅持要求煮沸冷涼再喝,也要姐姐們喝煮沸過的牛奶。

至於淡水魚,奧斯汀家也常吃,倒是愛麗絲,因為不會吐魚刺,一吃魚就被魚刺卡住,她就不愛吃淡水魚。但因為運輸問題,海魚很難新鮮運送內陸,海魚她吃的不多。弗朗西斯在家的時候就常跟她提到在軍艦上吃的都是非常新鮮的海魚,無汙染無公害,很是鮮嫩美味,只是軍艦上的夥夫水平有限,他們這些中級軍官只有在跟船長共進正餐的時候才能吃到專業廚師做的美味的海魚。

餐桌上還有很多種類的豆子,有些她愛吃有些不愛吃,相對來說,是三個女孩裏面最挑食的一個。

還有一項重要的食物:酒。

聖公會的牧師並不禁酒,“教堂用葡萄酒”的價格在絕大多數年份都遠遠超過小麥的價格,最高的時候甚至是小麥價格的20倍。英格蘭不產葡萄,絕大部分葡萄酒都是從法國、西班牙、意大利進口的,平民喝自釀的啤酒、蘋果酒、白蘭地和濃烈的燒酒,有錢人喝進口的葡萄酒。奧斯汀家也喝葡萄酒,媽媽和凱茜每年會釀一些蘋果酒、橘子酒,還喜歡打聽哪家有好的釀酒方子,用來改進自家的釀酒方子——私釀酒方就像私家菜譜一樣,可以傳給後代,是寶貴的財富。

英格蘭鄉村的交際圈不大,能夠用來快速介紹對方,使人一下子就能記住的方式之一就是“這是家裏養了奶牛的傑克”,或者“會做極好吃的蘋果派的潘妮大嬸”。

那麽媽媽就是“牧師家的太太”這樣。

*

聖誕假期在家過了兩個月,愛麗絲又吃胖了。這沒辦法,“每逢佳節胖三磅”對她來說是每年冬天的必然,不過因為年齡小,長胖一點只會顯得更可愛,還遠遠不到為了體重煩惱的時候。

等到2月初,喬治牧師用家裏的馬車送她去倫敦,返回斯蒂文頓的途中,去倫敦郊區的奧斯汀工廠看了一下。

托馬斯表哥帶他參觀了一下工廠。鑄造工廠已經交了一部分貨,都堆在倉庫裏,多數是金屬鑄件,一台打字機挺有重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