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鄉君(第2/3頁)

明帝呼吸一窒。

連貴妃也看清了她的樣貌,目露淩厲之色。

帝王心思難測,不過是一瞬息,已重拾威嚴,“李三姑娘聽旨!”

“臣女領旨。”

“李氏賀禮,朕與皇後十分歡喜。李氏心有大義,接濟一方,善心可嘉,特封為鄉君。”

“臣女謝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宮中封未出閣的大臣之女,本朝也有過幾例,無一不是王公重臣之女。李錦素不過是四品官家之女,鄉君已是盛恩。

生母的嫁妝,換了一個有品階的封賞,這買賣不虧。

與其便宜李家的那些人,她還不如用來給自己謀些真正的好處。即使謀不到,送給別人也比讓李家那些人得了好。

這原就是她的計劃,只不過結果比料想的還要好。

眾人看她的眼神微變,不知道陛下和皇後是何意,莫非是挑中了李三姑娘?如果真是這樣,她們府上的姑娘可就逃過一劫了。

出宮後,許多人向常氏道喜。

常氏嘴裏發苦,進宮一趟,她不僅丟了到手的田產鋪子和每年的進項,還捐出去一千兩銀子。這些錢財,生生是要了她的老命。

看向嫡孫女的眼神,像刀子一樣。

當然,人前是慈祥的祖母,刀子似的目光是在祖孫二人上馬車後露出來的。

“祖母,您可是怨孫女?”

“我老婆子哪裏敢怨你?你現在可是鄉君。”

李錦素暗自暢快,讓你們喝佟氏的血,得了那麽多的昧心錢還不知足。這下吐得幹凈,看你們以後還怎麽擺譜。

“祖母,您一定是生氣了,可是孫女不明白祖母氣出何來。我娘的嫁妝,這些年都擱置著沒用。我吃家裏的用家裏的,將來便是出嫁了,祖母和父親定會替我準備一副嫁妝。我娘的嫁妝交給皇後娘娘,送到滄洲,那是積德,祖母為何生氣?”

常氏被她問住了,目露兇光,偏還發作不得,只氣得渾身發抖。

“你行事如此欠妥,不和長輩商量就送出你母親的嫁妝。你說我為何生氣?你眼裏還有我這個祖母嗎?”

“祖母息怒,都是孫女的錯。孫女想岔了,只想著嫁妝是母親的,替母親完成心願無可厚非,忘記同祖母您商量。”

“你…這麽大的事情,你都敢擅自做主,為的是自己一個人的富貴。我看你眼裏不僅沒有我這個老婆子,也沒有你的父親,更沒有我們李家上下。”

李錦素心裏不由為她叫好,她說得沒錯,自己的心裏確實沒有她,也沒有那個稱之為父親的男人,更沒有那個男人的妻妾兒女。

當然,錦瑟例外。

“祖母,您言重了,孫女一心為的都是家裏。我們李家一門清貴,父親向來廉明。祖母您教導過孫女,像我們這樣的人家,外人看的風骨,看得是清名。錢財之物,不是我們書香門第看重的。我娘的那些嫁妝,本來就是留給我的。孫女知道,自己以前行事不太妥當,才想著將功折罪。經此一事,父親的官聲該是更好了。祖母,您說是不是?”

她說的話,是以前原主去討要田產鋪子時,常氏說過的。如今原句奉還,讓常氏也嘗嘗憋屈的滋味。

果然,常氏面色發黑,眸中積蓄著滔天怒火,死死地瞪著她。

“你做得好,很好!”

常氏咬牙切齒,恨不得幾個耳光過去。因為隱忍,手都在發抖。氣得別過臉不再看她,生怕多看一眼再也忍不住,失了體面。

祖孫二人回到府中,聖旨還未到。

常氏臉陰沉沉地回了榮安常,站在門外迎接的鞏氏一頭的霧水。看婆母的樣子,似乎進宮之行並不順利。

“三姐兒,你祖母怎麽了?”

“母親,我也不清楚。進宮不是跪就是站,我想回去歇著了。”李錦素一臉的無辜,懵然不解。

鞏氏慣會裝慈母的樣子,忙讓她回素心居,順便對段雯秀使眼色。段雯秀想去扶李錦素,被李錦素錯開了。

“二姐姐,我今日乏得很,明日再與你好好細說。”

段雯秀收回手,吩咐朱絹照看好自己的主子。

到了素心居,成媽媽已是打好熱水,替她泡過腳,又暖膝蓋。看到膝蓋處新添的青紫,一陣心疼,忙服侍她躺在錦被中。

“姑娘,可還順利?”

“自是一切順利。”

她的計劃一切順利,至於別人心氣順不順,不關她的事。

成媽媽松口大氣,“那就好,方才不久,萬戶巷的表小姐送來口信,說是想見見姑娘。”

表小姐?

她臉上才露出疑惑的神情,成媽媽便道:“表小姐半年前來的封都,來時給姑娘送了信。姑娘不願意見,日子一長許是忘記了。”

“哦,是有這麽回事。媽媽,以前我不懂事,如今我是看明白了,李家這些人沒一個好的。表姐來了半年,我都沒去見真是不該。你放心,我明日一定去給她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