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剃頭師傅

沈夢揉著肚子癱在炕邊,腦子裏閃出形容吃太飽的成語,比如菜過五味酒過三巡,其實她還有更形象更接地氣的,撐的小肚溜圓~

她是最會吃的,先用最精華的肉湯拌飯,再吃牛肉,最後蘿蔔也是不能放過的。

因為杜老爺子燉的時間足夠長,蘿蔔很是軟爛,而且浸滿了肉香,吃起來也是美味無比呢。

都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北方人又稱蘿蔔為小人參,天寒地凍的時候多吃點蘿蔔絕對有好處的。

大家“戰鬥力”都不弱,半鍋燉菜消滅的幹凈溜溜,最後的菜湯也都拌飯了,一點沒剩。

沈母招呼大勇、小麗一起把桌子收拾了。

杜老頭也是一本滿足的吸著“光明”煙,雖說這三斤多牛肉花了一萬多(第一套人民幣,相當於10塊多),有些心疼,但好幾年沒這麽痛快吃過肉了。

都弄完,杜老頭又沖大勇和小麗招了招手,“以後你倆就改姓了,叫杜勇和杜麗,知道不。大勇,你願意跟著姥爺學做菜不?”

沈勇瞅瞅他爹又瞅瞅他娘,“要是能吃到好吃的我就學。”

沈偉在邊上鬧吵,“我也學,我也要好吃的。”

被沈母瞪了一眼,“躲邊垃去!”

沈夢捧著肚子把二哥拽一邊,這位真的是沒眼力見,長輩要說正事呢,老惹人嫌會挨打的。

杜老頭就笑,“這當廚子的就沒有少過好吃的。以前的大戶人家看過得好不好,只要看廚師就知道。這廚師要是活的滋潤,那樣的人家才是真富豪。不過,大勇,學廚可累,你能受得了不?”

沈勇,不,是杜勇了,還是瞅瞅爹娘,看著他娘眼帶鼓勵,握了握拳頭,“我…試試看吧。”

沈夢差點噴笑出聲,她這大哥咋不按照劇本走啊,這時候不是應該響亮的表決心麽。

杜老頭也沒多說,又看向杜麗,“小麗,你願上學我就供,你想學個手藝也成。”

杜麗眼睛亮了,有些緊張的搓搓手,“我…我也不得意上學,我喜歡弄頭發,小滿阿姨把頭發燙了可漂亮了。”

杜麗說的是現在沈陽城女性的流行燙發,聽說是從上海那邊傳過來的,很是時髦。

不過這燙發課不是誰都能做的,會這門手藝的人特別少,所以燙發都需要有燙□□,這玩意甚至比自行車票還稀罕,陳小滿那是因為要結婚了,她對象找關系給弄來張燙□□。

因為燙的比較滿意,再加上女生顯擺心理,就讓杜麗看到了,然後小丫頭就有些著迷了。

沈爹娘對視一眼,顯然沒想到大閨女有這個愛好。

杜老頭像想到什麽,滿臉都是回憶,“現在的剪頭師傅是從清朝那會剃頭師傅傳下來的。再早是沒有剃頭這行當的,因為那時候講究的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是清朝人得了江山,皇帝下了令,留頭不留發,老百姓為了活命只能剪頭發。”

看了一圈,看到大家夥都愛聽,杜老頭頗有興致的接著講,“你們知道幹我們廚師這行當的都有自己的老祖宗,別人我不知道,我們這門是拜彭祖的。剃頭的也有,我知道有剃頭匠把羅祖奉為祖師爺,據說是北京白雲觀的道士,設計制作了一套剃頭工具,後來幫著雍正剃頭梳辨,被雍正皇帝龍心大悅封羅道士為恬淡守一真人。最早的剃頭匠挑的行頭一頭是木櫃子,裏面裝了推子、剪刀、篦子、梳子、剃刀、刷子、撲粉、香皂等。椅背架旁邊還掛一條蹭刀布,剃刀不鋒利了,隨時在那條布上蹭一蹭。這剃頭行當和我們廚師一樣都講究個傳承,一般窮苦人家會托人把孩子送到剃頭鋪中當學徒,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六年。前三年一般是不讓學藝的,要伺候師傅一家。打水做飯替師娘帶孩子等等。學徒在練習的時候,一開始要用冬瓜代替腦袋。畢竟冬瓜剃壞了沒事,人頭剃出血了就麻煩了。這裏還有個故事,一個小徒弟天天抱著冬瓜練剃頭,每次練完就把剃刀往冬瓜上一剁,慢慢養成了習慣。後來真正上手了,給客人剃完頭後又是一剁,把客人腦袋給開了,哈哈…”

沈夢也跟著笑,笑完覺得有些不對勁,“姥爺,你知道的是不是有點多啊?”

杜姥爺懂廚師那行當的不稀奇,可是咋對剃頭這塊也這麽了如指掌了呢。

杜老頭又露出懷念的表情,“我小時家貧,被師傅收做關門弟子,其實也和賣給師傅差不多,那時候廚子、剃頭都不是多好的行當,都是窮苦人沒招了才會學的,不但是苦也是因為沒地位,我們廚子還好點吧。那時候我才**歲,每天的工作就是切墩,特別枯燥,後來我們多了個鄰居,就是一對剃頭師徒,那個小徒弟和我年歲相當,我倆就越來越好,我們就互相訴苦,我知道這些剃頭的學問也都是和他告訴我的,一晃四十多年了,我還沒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