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余穎的算計

蕭唯松的這個想法沒有錯。

但有些人就是不放心,怎麽也給蕭唯松找個毛病。

甚至余穎查出來,蕭唯松就是因為在論點上不怎麽和別人相合,就被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原主在要死的時候,他的兄長也陷入險境中,在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余穎感覺這兩者有關系,就是不知道到底是誰出的手?

是這位吏部尚書嗎?

按說一般這種讀書人,是不會對付一個已經出嫁的小娘子。

那麽是誰?

亦或者是這是巧合?

可是余穎感覺這一項巧合,太過及時。

即使原主的兄長沒有余穎的幫助,也能夠治好外傷,但是蕭唯松身體一定會不怎麽好。

那麽蕭唯松極有可能回老家修養,自然也沒有精力去探查原主的生活情況,那麽原主的死就會悄無聲息地過去。

這都讓余穎從心裏感覺,似乎還有一只手也伸得很長,會是誰?

這時候的余穎心裏都有些懷疑的,當初是不是原主不管嫁到誰家?都是不怎麽好的下場。

如果原主所謂的夫家,不是那種喪良心的人家,會不會跟著原主一起滅亡?

只是這一連串的問題,最後是無解!

當然余穎也知道這些只是她的猜想,沒有任何證據,所以才要一直追查下去,其中吏部尚書就是余穎重點關注的對象,而負責監視的是阿一。

事實上,余穎一定會追查下去,這是原主的心願,讓她無法不出手管這件事,

另外吏部尚書的說法,在余穎看來,簡直是放氣。

為什麽用世家、寒門把人分類?

只不過是扼殺別的前程。

如果感覺對方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那麽為什麽不把心思放在怎麽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卻一門心思著算計折騰別人,就算是打著什麽大義的旗幟,也是虛偽的。

人出生的時候,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

不管是寒門,還是世家,都只是在起跑線上有所差別,這不是出手害人的理由。

寒門中不乏有子弟在皇朝中出人頭地,甚至綿延下來,成為世家。

比如蘭陵蕭氏,據說始祖是西漢的蕭何,蕭何在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是什麽高官的後代,只不過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對了路,子孫爭氣,才把蕭家變成一個世家。

同樣的在世家綿延近一千年的時間裏,有些世家曾經顯赫一時,卻漸漸乏力,最終掉出世家,成為普通人家的,這也不是沒有。

就是所謂的頂尖世家,也會漸漸沒落下來,只留下它們的傳說。

比如鼎鼎大名的瑯琊王氏,在東晉初年,瑯琊王氏是所有世家的領頭羊,有句話說:王與馬,共天下,甚至連皇帝都要看王家人的臉色。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瑯琊王氏還是不行了,皇帝的公主看中了已婚的王氏弟子,強令王氏弟子休離了前妻,嫁給了王姓弟子。

後來,隨著大一統皇權的興起,再厲害的門閥世家,也不得不開始變化,終於走到看個人能力,而不是只看血統這一步。

這是一種進步,是必然的。

所以余穎認為出身世家不必驕傲,那是祖先的榮光,而不是後人的能耐,一旦祖先的榮光被效益殆盡,那麽所謂的世家身份並不能保佑什麽。

同樣的寒門子弟,也不必因為出身自卑,依靠自己的能力,照樣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在追查整個事情的過程中,余穎發現了更多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其實不單單是蕭唯松一個人遭遇這種情況,還有別的官員。

看到新的資料後,余穎感覺真的是夠了,明明一個個挺有才智,卻把自己的才智用上對付同種族的佼佼者,甚至不惜使用各種手段。

甚至到了後來,爭鬥的雙方,為了打壓別人,就可以隨便捏造別人的罪名,栽贓陷害更是不少。

可以說,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

同樣的,受害者也不得不奮起反抗。

可以說,雙方面都為了打倒對方,結了仇。

說實話,余穎不理解某些人熱衷於挑起爭鬥的想法。

為什麽不把勁往一處使?

甚至某些讀書人,就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致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顧,一味結黨營私,甚至因為派系的問題,打得不可開交。

余穎查到現在,從已經查出的眉目推測,原主的遭遇應該也是因為出身的原因被波及。

可以說原主根本就不知道什麽,就被弄死了。

當然這中間是不是有別的人出手,待查!

原主是夠悲催的。

查出來這一點後,余穎思索了一會。

其實原本余穎接任務的時候,還以為原主的死,是因為某人聯合了原主的夫家,想要謀奪原主的位置。

後來在知道原主的兄長出事時,余穎感覺不單單是那個女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