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收為義女(第2/3頁)

“皇帝此言有理……”眾人都以為太後被說服了,誰知她眸光一亮,又接著說,“那不如你將她收為義女,如此輩分就不亂了。”

倘或不是不合時宜,楚千凝甚至要笑出來了。

前世她與太後接觸的不多,也只見過寥寥數面,只知道她老人家待人極好,許是沖著外祖母的面子,對她也很和善。

卻不知,她竟這般可愛。

看著景佑帝被堵得啞口無言的樣子,她低頭掩住自己微揚的唇角,眸光晶晶亮亮的。

“臣妾覺得……”皇後啟唇欲言,在景佑帝期待的目光中,她緩緩丟出了幾個字,令他勃然變色,“如此甚好。”

“你!”

“陛下……您就依太後娘娘所言吧……”

怡敏貴妃不甘示弱,也開口附和,竟難得與皇後站在了同一陣營。

後宮中最尊貴的三個女人都是這般想法,景佑帝滿腔怒火,一時竟不知該找誰發泄。

未等他再找到新的理由拒絕,便又聽太後說道,“楚尚書已魂歸九泉,未免讓世人覺得楚千凝高攀了侯府,皇帝收她為義女正好可解此流言蜚語,一則可體現皇帝仁厚待下,二則也能讓寧陽侯明白皇帝的體恤和重視。”

話音方落,楚千凝忽然暈倒在地,嘴角滿是鮮血,手中的令牌應聲掉落。

“這是怎麽了?!”

“來人,傳太醫!”將景佑帝攔在旁邊,太後讓身邊的宮女將楚千凝送去了永寧宮。

讓人撿起地上的令牌奉上,太後放在手中掂了掂,意味深長的嘆道,“皇帝愛重楚家,原來與哀家是一般想法……”

聽出太後是在給自己台階下,景佑帝怒目圓睜,差點咬碎滿口牙齒。

他不說話,太後也不逼問,皇後和怡敏貴妃沉默的候在旁邊,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好半晌,他才沉聲開口,“母後……與兒臣所想,不謀而合……”

景佑帝說得極慢,一字一頓,像是從嗓子裏擠出來一樣。

太後卻似渾然未覺,依舊和藹的笑著,不復方才的咄咄逼人,“近來宮中冷清了不少,皇後著手為皇帝選秀吧。”

“兒臣遵旨。”

“門第家世倒在其次,重要是模樣要好。”

“是。”

滿意的點了點頭,太後這才轉身離開。

身後——

是景佑帝陰郁非常的一張臉,眸光幽暗,令人生寒。

*

永寧宮

被宮女擡進永寧宮的那一刻,楚千凝便睜開了眼睛。

摸了摸流至下顎處的“鮮血”,她無所謂的笑笑,看得旁邊服侍的宮女一時出了神。

太醫為她把了脈,所言不過“妄動肝火,余毒未清”那些廢話。

單看他進殿來朝她眨了眨眼,楚千凝便心知這人必是鷹袂假扮的。

至於真的……

不知也是他們的人,還是被安置在了何處。

太後回宮的時候,鷹袂已經收拾好東西離開了。

聽到殿門口有宮女請安的聲音響起,楚千凝起身下榻,神色恭敬的跪在地上,“臣女謝太後救命之恩,結草銜環,必當圖報。”

“起來吧。”太後揮了揮手,金色的護甲閃動著冷冽的寒光,“是你外祖母進宮來求哀家,哀家才不辭辛勞走這一趟。”

“無論如何,都要多謝您。”

“其實不必我去,我瞧你也遊刃有余。”而且,就算她不去,皇後和貴妃也坐不住。

“帝王之心最是難測,臣女不敢賭。”

的確,她猜到了景佑帝今日不會將她如何。

可世事無常,誰又能說得準呢!

既然有完之策,那她自然要用,否則出了什麽意外,自己豈非要後悔一輩子。

“小小年紀,想的倒是明白……”輕輕嘆了一句,太後忽然笑道,“你娘親倒不似你這般有主意,每每進宮都唯唯諾諾的躲在你外祖母身後,想想,也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

見太後目露追憶之色,楚千凝沒有出言打擾,安靜的候在一邊。

片刻之後,太後忽然問她,“你怎知哀家一定能救你?”

“臣女不知。”

“那你讓你外祖母進宮來求哀家?”太後繼續追問,明顯不相信她說的話。

“……此事並非臣女所為,許是外祖母放心不下,是以才叨擾您。”外祖母……應當不會將自己所言告訴太後。

這件事,她絕對不能承認!

世人以為景佑帝對太後言聽計從是出於孝道,實則不然。

他如此恭謹,不是因為孝順,而是由於畏懼。

東夷國的兵權分為左翼軍和右翼軍,共有兩塊虎符,由天子一人掌管。

但自從先帝駕崩,太後垂簾聽政,這兩塊虎符便都被她握在手中,直到景佑帝正式加冕為王,她才給出了其中一塊虎符。

另外一塊,至今還被她留在手裏。

這一點,無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