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悶虧(第2/2頁)

他不相信鄭王會親手殺害楚王,就算他們之間水火不容,他也不可能會落下把柄在人手上,一次企圖解他兩個子嗣,這樣的手筆,若不是有著狼子野心之人,其人若不是恨不能摧毀他趙室,怎麽會生出如此歹毒的計策?!

在內閣又一次進來寢宮面聖遞交大理寺審案進展時,他低頭啜著藥,說道:“慢慢審,審個水落石出之後,再提立儲之事。”

眾臣面面相覷,最終默語退出來。

這似乎也沒有什麽問題,本來議定鄭王為儲,如今又出了這樣的事,自然是要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了。朝野上下少有人知道皇帝與楚王那段貓膩,也並不知道他被這案子戳到了自己痛處,於是案子真的就一點點地在審,倒是沒有人敢心存溥衍之意。

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鄭明策早已倒向韓稷這根救命稻草,為防被謀殺,只差沒天天跟在他屁股後面轉,又哪裏會不仔細替他打點好這些手尾?

這案子審起來就不知什麽年月才有結論了。

唯一沒曾拖的是楚王的喪事。

這到底是皇帝最疼的兒子,依著宮例,又奉旨大葬,於是規矩十分之多,前前後後忙了大半個月才正式停靈。

這個年因著這事又過得冷冷清清。

沈家雖然沒有家宴,但誰也擋不住碧水院私下裏辦酒局,韓稷親手把楚王給殺了,又把鄭王給無形鎖住在了王府,哪有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事情?幸災樂禍拍手瞅著壞人倒黴的精神沈雁從來不缺,這種事不慶祝慶祝實在可惜。

韓稷受邀上華家拜訪時順便帶上了陳王妃的遺書前往,華鈞成取出舊年藏有的陳王夫婦的筆跡交給同來的沈宓核對,確認果然是陳王妃的遺筆無誤。同時辛乙又細說了一遍當年出事前後經過,華鈞成陡見故人,未免又有一番感慨唏噓。

說到魏國公當年為何會前去金陵,眾人俱都疑惑不已。

華鈞成並未做聲,韓稷找了個機會背人跟華鈞成問及,他才猶豫再三將陳王妃與魏國公那段往事說出來。並道:“當初聽到你是他帶回來的,我已是信了幾分,韓恪癡纏你母親數年之久,後來雖甚少見面,但聽到陳王府出事然後前往也沒有什麽奇怪。”

韓稷親耳聽到這些,對沈雁當日的話才算是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忍著心頭波動他又問道:“只是不知道我父親如何會提前去往金陵?”

“這層,你就得去問他了。”華鈞成面色沉凝,每每提及魏國公,他面上仍有不豫之色。

韓稷不知他還有什麽緣故,終不便強人所難,遂止住了話頭。

楚王的葬禮在七七之後,但實際算起來哪止這個時間,等到正式入土時,已經是四月裏。

朝臣們都攜家眷出來相送,沈宓夫婦、華鈞成夫婦以及魏國公夫婦倒是也都攜著子女出來設了路祭。淑妃也特地被獲準出來,一身素白,梨花帶淚,兩個月時間仿佛老了十歲。見到華鈞成夫婦的時候她目光怨毒地在他們臉上停留了會兒,而後又如木樁似的靜坐在輦上,徐徐走了。

這只是個可憐又悲哀的婦人而已。從旁目睹了這一切的沈雁反應平淡。

淑妃縱然心有恨意,但誰讓她與楚王出身皇族,他們想要爭奪皇位,這本就是條生死未蔔的路。

韓稷把楚王這一殺,沈雁壓根就沒有一絲的害怕!危險從來就沒有遠離過她,如果當真有一日將要萬劫不復,也絕不僅僅只是因為除掉了一個楚王。

不過她也仍還是有些奇怪,楚王行事皇帝理應知道,他怎麽死的,跟什麽有關,皇帝必然也心中有數,縱然沈家韓家如今不便拔除,可為什麽連華鈞成他也不曾召進宮去問一問?明明楚王死的那天夜裏,是華家報的案,才引了鄭明策帶人去的現場不是麽?

沈宓聽說之後哂然道:“這個時候他當然不會傳華家進宮,他若不繼續裝糊塗把這戲唱下去,這江山只怕比他想象得還要亂得更快。”

沈雁聞言訝道:“父親這個話,莫非是有了什麽抉擇的意思?”

沈宓望著庭外修竹若有所思:“我當然是盼著國泰民安,江山永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