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效忠(第2/2頁)

這不上個月底戶部正好要送糧草去西北,順便這匹馬就隨軍同去了。

而這門婚事也且擱了下來,那曾氏仍在陳家住著,陳氏似乎滿心裏對她過意不去,但礙於又曾經提過這档子事兒,於是曾氏連來串門也不那麽方便。這次沈宦回來,不知道這事又會有個什麽樣的結局?

沈宓回頭讓葛舟傳話去上房,沈觀裕卻正在端敬殿。

鄭明策正式於五城營走馬上任之後,現如今朝中也像是端離了火爐的一鍋水,漸漸平息下來。原本聲勢略高於楚王的鄭王在皇後接連幾次的敗北之後,頹勢已顯,楚王如今風頭很盛,已然直接參與秋狩的行程計劃。

皇帝雖然並不見得十分偏心哪一個兒子,但鄭王尚且年幼,並不能參與政事,所以相對而言勢弱了幾分。而假如連眼下的實力也保存不住,對他而言便是個致命的打擊。

鄭王縱然老成,也有些坐不大住。他走下丹樨直沖到沈觀裕面前,深深地作下一揖:“這次事敗在宋寰身上,我知道不怨先生,母後那邊請先生不必放在心上。但是沖眼下的情形來看,我們已然處於下風,不知道先生可有應對之策?”

五城營的委任狀下來後,皇後對沈觀裕自有一番不滿,雖然不曾有針對他的什麽動作,但終歸已非最先時那般禮賢下士的態度。

沈觀裕盤腿坐在席上,捏著手上的玉盞,說道:“過猶不及。當初我給皇後的建議便是讓她韜光養晦,等待王爺開府之後再行動作。淑妃就是再賣力,她也只是個庶妃。只要皇後不出錯,有滿朝文人士子相護,淑妃並占不了什麽便宜。

“可惜皇後按捺不住,縱容安寧侯罔顧法紀,如今先丟了親兄弟,又丟了五城營,莫說我沈某人並非神仙,就算我真有那通天之術,又怎禁得起這番自作孽?”

鄭王默然。

皇後私下拉攏沈宓之事曝露之前,朝中風向的確是大大利於皇後的,可此事曝露之後皇後不但不加安撫沈觀裕,反倒是言語相逼,過後劉儼更是暗地裏打起了沈顧兩家的算盤,這才引起了沈觀裕的抵觸之心。

而接下來的事情究竟真的全都是皇後與劉儼作死所致,還是沈觀裕也在順勢為之,又有誰知道呢?

他看向沈觀裕,撩袍在他對面坐下來,“先生之意,莫非是對皇後與小王已然灰心絕望?”

沈觀裕擡眼,眸色平靜:“社稷天下,本由天子作主。

“為人臣者,又豈有奉宮廷內闈惟命是從的道理?內闈不理外朝之事,在帝位傳承上,皇後又焉能與王爺相提並論?我曾經說過,我奉的是王爺,並非皇後,王爺當日舍身撞墻挽留下官之時,不也就是打的從皇後身邊將我搶過來的主意嗎?”

鄭王微頓。

沈觀裕垂眸抿茶,姿態悠然自若。

“王爺是個明白人,我乃是個讀書人,哪怕如今卷入這宮闈之爭,效忠的也是我大周未來的君主,來日坐江山的乃是王爺您,難道您真希望下官對皇後惟命是從?王爺花了那麽大心機留下來的人,若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王爺豈非白費了心思?”

鄭王面色緩下來,若有所思望著地下。

沈觀裕將玉盞置於案上,揚唇道:“皇後所做的一切乃都是為了扶助王爺稱帝,而沈家的百年清名能否得以延續,還得由王爺來日賜予,下官又豈會本末倒置,有現成的君主不去追隨,反去追隨那牽線搭橋之人?”

鄭王的面色由暗轉明,眉宇之間也逐漸開闊起來。

他張開雙臂,又沖他深揖了揖,說道:“先生果然是具有大智慧之人,有先生這番話,弟子就安心了。先生才比孔孟智比諸葛,有您從旁輔佐,弟子必當事半功倍。往後弟子但憑先生示下,還請先生指點,接下來我又該如何是好?”

沈觀裕下地起身,緩緩負手行到窗前,說道:“接下來自然是按兵不動。五城營的事已定,楚王為鞏固勢力必然有番籌謀。這其間咱們若是再有動作,一則不易成功,二則若是讓對方捉到了把柄,更是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