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罪因(第2/2頁)

沈雁給他掛荷包,說道:“哪能不想去?這可是太後娘娘的懿旨,也是天家對咱們家的恩寵,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真的?”

沈宓偏過頭來,刮了下她的鼻子,“這麽早起來就為問我這個?你還不快去多睡會兒,你舅舅說今兒下晌帶你去華家莊子裏放煙火,別到時候又打不起精神來。”

“啊,放煙火。”

沈雁順口回應著。她最喜歡去華家莊子上放煙火,舅舅買的煙火能把整個村莊照成白晝,那不但是她的節日,也是村裏孩子們的節日。

但是經過昨夜,她心裏有了更明確的前進目標,對這些的熱衷已經不那麽深了,她心裏在想的是不知道該不該和沈宓討論一下皇後。

沈觀裕瞞住沈宓不說這件事,顯然是不想為著對皇後踐諾而賠上他們父子二人,倘若沈宓知道這層,他是會去指責沈觀裕,還是會也隨同沈觀裕的腳步一道往下走?而她最擔心的,卻是沈宓指責完沈觀裕之後,為著既成的事實而選擇繼續往下歸附皇後與鄭王。

皇後雖然失去了親子,但是她余威尚在,何況對於臣子來說,她怎麽被牽累也還是皇室的一體,假若沈宓勸說沈觀裕不要助紂為虐,或是自行與沈觀裕的選擇背道而馳,皇後仍然有力量將沈家打壓下去。

如今沈家要保住這家族這體面,則不得不咬牙往下走。

而沈宓再怎麽樣,他也不可能無緣無故脫離沈氏宗族自立門戶,且扶助誰為太子亦或是誰都不扶其實於保住華家沒有直接沖突,他知道這件事之後十有八九會默認沈觀裕的作為,一面則去想辦法替華家周旋或尋求生存之機。

沈宓如果一定要支持一個人為太子,那也絕對是來自他自己的考量,而非被逼。

沈觀裕之所以瞞著他,興許就是不想讓他違背自身的意願行事。

沈宓知道了皇後的陰謀,並不可能會像她一樣把皇後當成敵人決心報復她,他當然會恨皇後,但是君為臣綱,縱始她曾有這樣的作為,身為臣子的他又如何能因為這個而去反她?她是與皇帝同起同坐的一國之後,並非朝中地位相等的朝臣。

更何況他並非從前世過來,他並沒有經歷過那種切身之痛,當華氏安然無恙,華家又還未真正被確定有難的時候,他又怎麽會去因為這個而反皇後?除非他失去理智了則差不多。

如此看來,沈宓此刻也在矛盾著,她就是跟他說,他也未必會有這個興趣。

“二爺都走了,姑娘怎麽還在這裏?”

紫英端著熱水走進來,好奇地問道。

沈雁回了神,看了眼門外蒼茫的天空,跨出門檻回到碧水院補眠。

皇帝誠然是華氏之死的罪首。但若沒有皇後的刻意提醒,華氏前世又怎麽會死?華家被抄斬也不大可能罪及出嫁的妹妹,沈家這筆帳上,皇後這一筆落的可太重了!

沈家已然在扶助皇後,那麽要打倒皇後則首先要打敗沈觀裕,至少是要破壞掉他擁立鄭王為太子的計劃才成,所以沈觀裕要麽繼續作為她的敵人存在,要麽就是中斷與皇後這份協議。

可是要中斷他跟皇後的合作,這可能嗎?

沈觀裕心心念念的就是讓沈家重新傲立在中原天下,皇後後台硬,與她的合作對沈家的崛起來說好處多多,他怎麽會肯。

假若她不是沈家人,或者中間不曾夾著個沈宓倒也可以放手一搏。

可沈宓是她這輩子的靠山,是她和華氏的保障,她還指望著他日後步步高升拜相入閣,他的名聲便丁點兒都損壞不得,為了不使他成為世人眼裏的忤逆子,她又注定只能迂回行事,夾著這層錯綜復雜又投鼠忌器的關系在,她不能不小心謀劃謹慎為先。

還是先把華鈞成勸回京師來,然後等到進宮之後,把如今的情況摸準些再說。

華鈞成下晌就派人把十來車煙花拖到華家莊子上去了。

他是個相當大方的人,而且也喜歡小孩子,這場煙花他是專門為他的寶貝外甥女放的,所以他也並不介意沈雁把沈弋和魯思嵐叫上,看到芮哥兒他們也眼巴巴地想去,他便大手一揮,說道:“想去的全都去!把衣裳穿足手爐備好,別凍著了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