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疑問(第2/2頁)

“這一年裏她鋒芒已經露得夠多了,皇後不但不與她交鋒,反而事事盡顯低調,長此下去,皇後根本不必費絲毫功夫,朝中那幫士大夫都會不約而同地上折子抗議。所以淑妃這個時候要想保持與皇後角力的實力,就得收斂鋒芒,否則便是自尋死路。”

辛乙細細品味一番,不由凜然道:“還是少主英明。”

韓稷卻又望著窗外皺起眉來:“只是我卻不明白,背後為劉皇後出謀劃策的這個人,究竟是誰?”

辛乙沉凝:“安寧侯劉儼,似乎沒有這等謀略。而鄭王尚且不過十二歲,應該也還不成氣侯。而廢太子曾經的下屬能力者早被誅殺完畢,剩下的酒囊飯袋,連義氣兩個字都不曉得,早就逃去了不知哪裏,也幫不到她什麽。”

“不錯。”

韓稷除了鞋走上東邊胡床,席地坐在條案之後,甩了甩袖子道:“所以接下來,咱們得把重心放在調查這個人身上。”說完他偏頭頓了頓,又說道:“華鈞成可曾進京來了?”

辛乙目色立時冷凝下來,說道:“華鈞成臘月十八清早到的京師,當日則去了沈府。小的派人遞了帖子前去拜訪,跟從前幾次一樣,他都推說要訪親而婉拒。小的先是以為他瞧出了咱們點什麽,可後來發現所有遞帖子去的勛貴或武將都推了。這個華鈞成,似乎並不大想與勛貴往來。”

韓稷撫著桌上的玻璃杯子,眼裏忽然溢出一絲冷光,“一個趨炎附勢貪生怕死之人,當然不會有臉再與勛貴往來。”他垂眼輕抿著茶水,淡淡說道:“這個人你能爭取便爭取,萬一爭取不得,也不需再理會。”

辛乙道著是,眉目間忽然多了絲哀愁。

沈雁在華氏處並未得到有用的信息,心情也跟天色一樣沉郁。

雖說華氏答應與沈宓一起去遊說華鈞成,可假如舅舅是因為所說的難言之隱而拒絕北上,那麽就必須解決掉他這層顧慮。而解決之前,她又必須先了解到這個顧慮究竟是什麽!她本以為華氏知道點內幕,現在凡事就只能靠自己去挖掘了。

但這事華鈞成自己不說,但如同大海撈針,還沒等她想出點眉目,她的生日已到了。

一大早華鈞成到府給了一大堆珠寶綢緞給她賀了壽,他今日要去拜訪內務府總管曹櫝,所以就不過來陪她吃長壽面了。

沈雁知道他是個大忙人,皇商是個很特別的身份,他們既不是正式的官宦,但卻又是跟宮中與朝臣交道打的最多的一類人,而且往往又因為資源豐厚,常常成為宮鬥或黨爭之中的香餑餑,但是跟準了主子便好,比如華家追隨陳王和高祖這樣,若是跟得不好,往往便會成為各類鬥爭中的犧牲品。

就是不為爭鬥,有時候有些人為了想要獲知一些宮裏的訊息,也會前來攀交,所以華鈞成回到京中必然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應酬,而這興許是他感到煩惱的一點,但是在熟知未來的沈雁看來,這卻也未免不是件好事。

起碼往來的多了,一來二去的相互套話,總會有些自己想知道的消息到手。所以沈雁根本不明白為什麽舅舅要搬在金陵不回來,他若回來,有這麽廣闊的人脈圈子,對於如何維護自家的身家利益,不是也更有好處嗎?

“聽說每年好些勛貴都會下帖子邀請舅老爺過府吃茶,但舅老爺基本上都推了,除非特別必要的。舅老爺看起來好像並不大願與勛貴往來的樣子。”

福娘知道她的煩心事,因而近日也替她留意著梓樹胡同華府的事,華鈞成在京這些日子,二房日日有人往來梓樹樹同,打聽這些信息還是不大難的。

沈雁聽見這個也奇怪了。

“為什麽不願跟勛貴往來?勛貴們又不是士大夫,而且高祖當年起兵的時候,華家人沒少與他們往來啊。”她記得小時候還聽舅母說過,那時候未定國之時,華家跟這些武將功臣往來的可多了,常常在一起喝酒吃肉,按這關系,怎麽著也有幾家論得上世交的交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