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變化(第2/2頁)

再加上她跟沈夫人還有那樁秘密未說,若出了沈家,沈夫人如何還能堵得了她的嘴?

所以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她的命留在府裏。如此即使讓她占了沈三奶奶的位子,也總算杜絕了攸攸之口。外人只知道沈三奶奶得暴病亡了,對於為何簡葬在墳園外的西山,沈家自會聯絡勘輿先生另有一番說辭。

正是因為知道沈夫人不會留她,沈雁才沒有出面來逼迫沈夫人對劉氏作出處置,事情到這步她已算辦圓滿了,若再步步緊逼,無非也就是替二房拉仇恨而已,——就算劉氏在沈家落得淒慘收場,不是還有個沈莘在嗎?

沈莘已經八歲了,興許很多事情他還不懂,但很多事情也已經懂得了。

沈雁不想把他逼成第二個沈瓔,但是很顯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她這樣的想法,這些日子在對待劉氏的事情上,四房的態度最為強硬,沈宣將伍氏的死的怒恨又轉移到了劉氏頭上,不但喪事他不插手,還勸說沈宦將劉氏的靈位寄放在鐵陀寺,不讓她進沈家祠堂。

那幾日沈莘一見到沈宣眼裏便透出懾人的寒意來,沈宣看不見,但這都落在沈雁眼裏。不過沈宣向來是擅於給自己拉仇恨的人,幾次因為伍氏母女的挑撥而疑心二房,也著實是缺些教訓,沈雁可從沒想過要去點破他。

何況,他這樣的人就是點破他了,他會聽嗎?四房這趟渾水她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去趟。

劉氏出殯那日沈宓被皇帝召去了宮中講學,華氏是斷不會去的。

沈雁想來想去,還是代表二房去了趟鐵陀寺。不過她可不是出於同情去的,她是為著吊唁這世裏頭一個被她成功弄倒了的對手而去,這麽充滿裏程碑意義的一件事,她真不忍心缺席。

過程中無甚好說。除了沈莘在這幾日裏變得消沉,沈宦已經緩了過來。雖然說八年夫妻情深,但相較於欺騙帶來的傷害,顯然也不值一提。再加上沈夫人又得了暴病,自然再也沒有理由為著個不守婦道的亡妻牽腸掛肚。

此外四房裏人沒有一個到場,長房裏也只來了沈弋姐弟,沈宦在寺門口見到相偕而來的沈雁他們仨兒,默默地嘆了口氣,便就讓人領了他們進內。

沈雁進門時沈莘一身縞素在靈案下守靈,聽到通報聲他擡頭往她看了眼,緊咬了咬牙關又垂下頭去。沈雁穩步走到案前拈了三柱香燃起插好,然後眼觀鼻鼻觀心站在那裏默念了會兒,合十作了個揖。沈莘退得遠遠的,沖她拜了拜。

這是拜外客的禮儀。

外客就外客,沈雁也無所謂,她將來得嫁人,遲早是沈家的外客。

她前世跟沈莘本沒什麽交集,這世也半點無愧於心,若是因為揭發了劉氏的罪行他便恨上她,那也是很無可奈何的事。她總不能因為照顧他幼小的心靈,便就把這前前後後兩世的悲屈全堵在心裏,反過來傷害自己的心肝。

劉氏的喪事前後不過十來日,因著沈莘無人照顧,沈宦出了中秋便搬回了府裏。到底沈莘是沈家的嫡孫,沈觀裕見著三房無婦終歸不是個事,便就授意季氏讓她開始替沈宦物色個填房。若是條件合適,出了一年孝期便可娶進門。

沈夫人移去偏院養病後,沈宓每隔幾日也會去問侯一聲,侍奉侍奉湯藥,他是個內心如明鏡般的清白人,也是個孝子,也許沈夫人的下場他私下清楚得很,但在她成為一個廢人,再也無法影響到二房的情況下,他無法否認她身為母親的存在。

但態度到底疏離了,看見她的樣子,除了必要,也沒有更多話說。

華氏那樣的爆脾氣,過了之後真心善軟,她也恨沈夫人,在她明白這前後所有之時,也曾恨不能將她生吞活剝,可是一看到她如今癱在床上動彈不得言語不能的廢人模樣,也還是隔三差五地與季氏同去瞧瞧。

八月一過,眼看著桂花香漸漸淡出了京師,沈家沒了位少奶奶的消息漸漸在街頭巷尾淡去,隨著九月金秋艷陽灑遍大地,十月裏紅葉染遍了四面街頭,麒麟坊裏又開始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