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謀臣篇(第2/3頁)

漢高祖劉邦謀事不如張良,用兵不如韓信,內政不如蕭何,那又如何?

史書之中,開創漢朝基業之人,是漢高祖。

傅致沉默,突然又笑道:“我還有一個請求,不知道你能不能滿足於我?”

齊淩下巴微擡,示意對方說話。

“我想見一見祁將軍。當年長亭一面太過匆匆,後來一度引以為憾。”

“若是此事就算了。”齊淩可沒好心到一定要滿足敵人臨死的心願,老師說得對,只有死去的敵人才算是好敵人。

況且,“老師說過,比起見到你的人,對直接聽到你的死訊更感興趣。”

傅致再度苦笑,復又平靜下來,認認真真理好身上的衣袍和頭上的玉冠,在齊淩等人的注視下,自刎而死。

而戴青青在院中飲下毒酒,隨傅致赴死。

自此,北方大定,天下一統。

因東梁時帝都為洛陽,而齊淩登基為帝後改帝都為長安。且洛陽與長安在地理上一東一西,齊淩所建立的政權也已為一個全新的政權,與東梁關系不大,因此齊淩將國號定為“西梁”。

自此後,西梁取代東梁結束亂世,載入史冊之中。

而齊淩登基為帝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撫百姓,該減免的賦稅要減免,該撥款撥糧的地方要撥款撥糧,該重新任命官員的地方要重新任命。同時大肆獎賞,該封的官該分的地該給的錢一樣不少。

等天下稍稍恢復一些元氣後,齊淩就開始做第二件事——改革官制。

原來的三公九卿制度改為三省六部制,同時原本只在南方施行的小範圍考試選拔人才制度正式在全國範圍推廣,並稱之為“科舉制度”。

這一步邁得有些大,但也足夠合理。在這一次亂世之中,齊淩雖然也要依仗世族,但在這個過程中衡玉也一直在為他打擊清理世族勢力。

如今新朝建立,權力完全集中在齊淩的手裏,不趁著這個時候去推廣科舉制度,難道要留給後人嗎?

且不說後來的帝王能不能有齊淩這般高度集中的權力,就說衡玉本人也不想把這些事留給後人來做。

她可沒這種把希望寄托給後人的習慣。

隨後,齊淩頒下的第三道旨意,是拜衡玉為太傅,兼領科舉事務。

其實齊淩原本是想讓衡玉入主內閣,但衡玉本人推辭了。

三省六部本就是為了帝王集權而存在的,她的權力已經極盛,領個太傅虛銜就夠了,反正這並不妨礙她做事。

這個任命一出來,原本還在暗地裏集結想要反抗的世族頓時老實得如同鴕鳥,原本來往密切的幾大世家都閉門不出,一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樣子。

把這件事交給衡玉,這就足夠說明齊淩對此的決心了,對於那些想要反對的人,他們這位剛登基的陛下是不會介意借他們的人頭來立一立威的。

念及此,真正聰明的人哪裏還敢動,而事情也就這麽看似艱難實則順利的推廣開來。

此舉一出,寒門士子紛紛感念齊淩的仁德,天下歌功頌德年輕帝王的詩文一下子多了起來。

而齊淩頒下的第四道旨意,是任命女子為官,同時允許女子參加科舉。

這道旨意一出,民間嘩然,反倒是朝堂不少人眼觀鼻鼻觀嘴,沒人站出來說話。

畢竟站在文官隊伍一列,那位穿著朝堂一品文官官服的太傅大人,可正似笑非笑望著他們呢。

得罪陛下興許還能在青史裏留下鐵骨錚錚的名頭,得罪太傅……

想想這些年他們是如何兼並諸侯如何一統南方一統天下,想想這位太傅對人心的洞察,對陰謀詭計的熟練於心,一般人實在不夠頭鐵去與太傅對抗啊!

就這樣,第四道旨意在民間還會讓一些酸儒嘀咕,但朝堂上反倒被眾大臣捏著鼻子默認下來,只在暗地裏做手腳。

對這些官員的陽奉陰違,衡玉和齊淩早有準備。是的,任命女子為官這件事齊淩也是極為贊同的。

正如傅致所言,他能奪得這個天下,八成功勞在他老師身上,而且那麽多年,他一直承蒙老師教導。若是沒有他的老師,哪裏會有今日的西梁皇帝?

天下人都能懷疑女子的能力,唯獨他不能,而且他願意為了老師而多做一些事情。

這四道旨意之後,朝堂安穩下來,天下也安生下來,正式開始休養生息恢復民生。

一年之後,民生逐漸恢復了些,齊淩正式下旨冊封佛教為國教,雖然沒有在天下範圍鼓勵修建寺廟,但對於佛教的傳播還是保持了一個鼓勵的態度。

當然,他這做法有當年答應衡玉的原因,也是在獎勵佛教的功勞。

在不安寧的世道裏,宗教對於安撫人心有著極大的積極作用。東梁末年佛教的勢力還不算很大,但在亂世開啟後,佛教在各地興起,信佛之人有普通百姓,也有一些達官貴人。而因為齊淩對佛教的態度,本著投資的想法,佛教之人為齊淩一統天下做了不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