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和親(第2/3頁)

秦諾明白他的個性,思忖之後,只讓他兼領了兵部左侍郎的職務,辟東營的兵權也並未改變。

建鄴一戰,論功行賞依然是朝野注目的焦點。

詹子平作為第二個攻陷建鄴的將領,還有康城一戰中賈辟、霍飛茂等人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大周對軍功的賞賜從來豐厚,封侯得爵,不在話下。

同時開展的還有之前南軍戰敗的懲罰,朝野上下這幾日為兩件大事不知打了多少口水官司。

秦諾對這些並沒有太關注,他目前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朔的動向上。

“如今卻是不是開戰的最佳時機。”裴翎坦然說著。

秦諾明白,之前早朝之上,群臣的意見是合理的,天時地利人和,都不是好時機。甚至連秦諾本人,都沒有做好這麽快跟北朔兵戎相見的準備。

“北朔穆氏皇族與突畢族之間,這些年隱有不合的跡象,若是斡旋得當,確實可以坐收漁人之利。”裴翎繼續說道。

秦諾登基之後,也對北朔的風土文化惡補了不少。

北朔算是多部族聯合的政權,組成這個龐然大物的有數百個部族。其中,少的七八萬人,多的幾百萬人。為首的最強大的部族原本有十幾個,輪流競逐著盟主的地位。直到數十年前,穆氏一族出了個了不得的英雄人物,打得眾多部族落花流水,跪地求饒。最終在中央效仿中原,建國稱帝,成為了萬世傳承的皇族。

最早建國的時候,除了穆氏之外,還有五大部族存在,各自擁兵幾十萬,這些部族因為及時投效,或者跟穆氏本來就是盟友姻親,皇族也不好將他們趕盡殺絕,賜予了類似裂土封王一樣的地位。

不過這些年裏,穆氏用各種手法,不斷削弱地方部族的權利,加強中央集權,昔日風光無限的五大部族,大多數都滅亡或者淪為中小部族了。如今還能割據一方的,只剩下兩個,東頭的突畢族和西邊的飛盧族,其余原本就弱小的部族就更不用說了,日日仰望著皇族的恩德過日子。

突畢族與穆氏皇族關系親厚,早年的幾位皇後都是突畢族所出,雙方血脈密不可分。但近年來也不知是否巧合,入宮的突畢族皇後或者妃嬪都不太得寵,子嗣也很少。包括如今北朔皇帝的原配皇後,入宮十年直至病逝都無所出。北朔如今的太子,是皇帝的繼後所出,她是穆氏王庭重臣之女,深得皇帝的寵愛,不過也在數年前病逝了。

突畢族的領地在北朔最東頭,好幾個大城都靠海,族中百姓不僅擅長騎馬打獵,還擅長捕魚,為了靖平海上的盜匪,配著一支水師隊伍,可惜裝備簡陋,連大周都遠遠不及,更別說跟南陳相比了。

也正是如此突畢族才會覬覦南陳的水師戰船。

“裴卿認為,所謂斡旋,應該如何著手呢?”

裴翎略一沉吟,說道:“突畢族攻打昌龍觀的行為,穆氏皇族未必樂見。這些年來,穆氏一族使用各種手段,聚攏權利,削弱地方部族的力量。突畢族占據北朔東部的入海口,不僅有肥美的草場,還有廣闊的海洋,實力強盛,民生富裕,這些年北朔穆氏一直虎視眈眈,雙方之間已有不合的跡象。突畢族的攻略行為,也許正是一種試探。”

“將軍的意思,朕明白了。”秦諾點點頭。

兜兜轉轉說了一圈,裴翎的意思跟朝臣一樣,也是想要借助穆氏皇族,來打壓突畢族,謀取利益,不是想著立刻開戰。

兩人又簡單談了兩句朝政,裴翎告退。

出了乾元殿大門,走在宮中的廊道上,兵部尚書卓新武迎了上來。

他前來奉送擬好的南陳戰事功勛名單,見到裴翎,躬身行禮,問道:“將軍見過皇上了。”

對這份表功的名單,裴翎早已經看過,嘆道:“皇上心情不佳,這會兒只怕沒有興趣看這些。你簡略奏報即可。”

“皇上還是為北朔劫掠昌龍觀一事而生氣嗎?其實昌龍觀折損也不算太重。”卓新武苦惱地道。他是出身北疆的軍官,在邊疆打拼了二三十年,早已經見慣了北朔的那幫餓狼年年打草谷,劫掠地方城池了。有好幾次幹的比這次狠多了,數座城池被劫掠一空,屠殺擄掠人口數十萬計。相比起來,昌龍觀其實損失不算慘重。雖然銀錢丟的多,但好歹人都保住了。

隨行的兵部知事竇德安搖頭道:“那裏是皇上的心血所在,豈是普通城池所能比?”

這幫家夥,完全抓不住重點啊!

裴翎瞥了兩人一眼,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回去盡快籌備吧。”

“籌備什麽?”竇德安問道。

“備戰。”裴翎平淡地說道。這一戰,是不可避免了。

說完,也不再多言,徑直往宮外走去。

站在廊道上,竇德安驚訝:“朝中諸位大人都建議先聽聽北朔朝廷的解釋?如今國書還沒有擬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