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謠言(第3/4頁)

但是南陳歸順多年,地方官吏中多有本地士紳充任,這樣的行為,只會進一步激化矛盾。

秦諾翻看著奏報,氣得險些吐血。

治理天下,從來都是不容易的事兒。他必需冷靜。

在秦諾殫精竭力,想要力挽狂瀾的功夫裏,戰敗的消息像是長了翅膀,迅速在南陳的大地上開花結果,結出來的當然不會是什麽好果子。

而消息傳到京城,此起彼伏的叛亂,和接二連三的戰敗也讓京城百姓一掃之前對南陳殘黨的輕蔑,轉而前所未有凝重起來。

各種謠言紛飛,什麽南陳偽帝在投效烏理國之後,從烏理國學來了巫蠱之術,不僅能夠毒殺百姓,更可以蠱惑人心,呼風喚雨。

那些烏理國的巫術極為厲害,南軍只要一對上他們,就會發生各種狀況,不是腹痛就是頭暈,甚至還會變成癡呆,任憑砍殺。

還有連續的反叛,都是因為烏理國妖術的蠱惑,讓原本投效的官員乖乖聽從他們的指揮……

種種謠言亂七八糟地傳播著。

但是在這些混亂的消息之中,還有一種言論格外顯眼。

都是朝廷無力,才會導致叛亂橫行!

秉持這種觀點的,大多是有些文化的讀書人,所以說起問題來頭頭是道。

“如今在位的……”市井中人是不敢直接說皇帝的,只是用手指向天上指了指,大家便心知肚明了。

“以前就是出了名的呆笨,後來外封之後,也整日裏操持些釀酒制露的卑微勾當,而且喜歡與民爭利,吃喝玩樂樣樣精通,國朝大事,哪懂啊?這樣的人,當個閑散的宗室親王自然是極好的,偏偏卻當了……”

“若是年歲太平,也無所謂,唉呀,如今南邊一亂,可就原形畢露了……”

這個論點說得頭頭是道,其中點到即止的稱呼更顯高深莫測,立刻在京城的輿論圈子裏占據了不小的地位。

伴著這種言論,還有另一種論調甚囂塵上。

“這亂局,南軍只怕是沒法收拾了,還是請裴大將軍出面才行。有他領兵,南朝殘黨,什麽妖孽巫術,一樣砍瓜切菜。”

“只是如今這位,能用的了裴將軍嗎?”

“忠臣良將,也是要配明君的。還是先帝爺有胸襟,才能用得了裴大將軍。”

這個先帝爺說的自然是景耀帝。

“唉,都是逆王叛亂,宗室一掃而空,不然也不會輪到……”話題到了最後,總是不免有人感慨一句。

“噓,別說了,要死啊!”最終,都會以這句話為結束。

密報送到秦諾面前的時候,東泊以為他會發怒。

南軍如此敗壞,說到底還是因為之前景耀帝的時候朝廷懶政,疏於管理,而之後平西營的殺戮,更是因為秦聰一味兒縱容自己寵信之人,將崔騫放過去撈取功勞。

如今危急攢到秦諾登基之後爆發,便都成了他的過錯了。

出人意料,秦諾只是苦笑了一下。

不能指望平民百姓有太多的政治覺悟,尤其在這個通訊和信息獲取落後的年代。

百姓們只會看到,景耀帝在的時候,打的都是勝仗,南陳的糧食和珠寶,源源不斷運到京城來。秦聰在位的時間短,也勉強算得上一帆風順。

而自己登基不久,就風雨飄搖。

他計較的是謠言之中反復被提起的裴翎。

是普通人的想法,還是有心人推波助瀾?

如果以平常心而論,皇帝聽說了這種謠言,肯定會對裴翎心生芥蒂,鍋是自己背的,而希望卻全寄托了另一個人身上。

就連秦諾頭一次聽到,也有一陣憤懣不舒坦,只是很快控制住了。

秦諾揉了揉鼻子,這麽不遺余力地挑撥自己和裴翎之間的關系,幕後之人呼之欲出啊。

東泊問道:“是否應該調派人手徹查一番。或者禁絕這類的言論?”

秦諾搖搖頭:“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必理會了。若是南朝戰事順利,這種謠言自然不攻自破,若是戰事不順,只怕將來還會演變新的版本。”

“可若是不加理會,只怕對皇上更加不利呢。”

秦諾想了想,“對抗謠言,硬頂是不行了,倒不如順勢引導。多放兩條謠言算了。”

東泊:“啊?”

“比如,南軍和裴將軍不和,不想讓北軍再次插手南方戰場。或者南軍收受南方地方門閥賄賂,故意敗退,不肯力敵……”

東泊猶豫了片刻,“這種謠言沸沸揚揚,只怕會讓南軍惶恐。”

“他們若知曉惶恐兩字如何寫就,尚且有救。”秦諾泛起一絲冷笑。

東泊低下頭,她明白,皇帝是真的想收拾南軍了。

待東泊退下,秦諾站起身來,站在大殿門口。

庭外下著雨,清透的水珠接連不斷從房檐灑落,洗涮著地上蔥綠的樹木。

入夏的時節,雨水帶來絲絲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