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第2/3頁)

都是為了兒女。

也因此等見到宗琮後,盤兒就把這件事跟宗琮說了。

最近宗琮的心情不太好,大周看似繁花似錦,實則等他真正坐上這個位置,才發現內憂外患不斷。

北方有韃靼人和金人,沿海有海寇,南邊有緬國。

因為京城處在北方,所以對朝廷來說,北方的韃靼人和金人才是大敵,所以朝廷設九邊重鎮,用來抵禦外敵入侵。

沿海的海寇因為有靖海侯駐守,這些年沒翻起什麽風浪,倒是南邊的緬國一直不太安分。

朝廷不是沒有出兵遠征過緬國,在建武朝年間,就成遠征過兩次。可緬國天氣潮濕,氣候炎熱,當地多叢林山地,大周的兵士根本無法習慣那裏的氣候和環境,又是深入作戰,補給線拉得太長,人力物力耗費巨大。

到最後雖然贏了,但也只是表面上,實際上只是險勝,而朝廷也無力再戰。畢竟大周這麽遼闊的疆域,還有北方的外敵虎視眈眈,哪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這麽一個彈丸之地上。

緬國奉大周為主國,卻也不過只持續了數十年,緬國就再度故態復萌,對大周敷衍了事,連該有的朝貢都沒了,平時也沒少打一打周遭同是大周屬國的小國,以至於小國連連找大周求援。

大周下旨申斥,緬國表面敷衍,實際上還是陽奉陰違。

其實縱觀近代各朝的歷史,緬國一直是這種近乎無賴的態度,我打不贏你,被你打服了,我就對你俯首稱臣,等過幾年休養生息夠了,又會開始上躥下跳起來。

所以到後來,幹脆也不打了,大周則是轉為扶持周邊的小國,有這些小國或是政權隔著,相對南疆的局勢也能穩定些。

安南的東山朝就是這麽被扶起來的,可緬國也不是沒有對付的辦法,轉為扶持了安南另一個政權西山朝。就這樣兩邊打過來打過去,也打了好多年,東山朝但凡遇事就往大周求援。

可能這樣的事鬧得太多,大周根本沒當成回事,也是這幾年大周邊關戰事頻繁,根本沒能力去派兵支援它,以至於東山朝被滅。

獲知這一消息後,大周自然要派使臣前去申斥,西山朝態度也挺誠懇的,說願意像以前安南那樣奉大周為主國,並打算隨同使臣前往京城朝貢。

實際上西山朝的前任東家正是緬國,現在自己統一了安南,說把前任東家扔了就扔了?所以這朝貢到底是個含義,恐怕是個人都能洞悉其中的玄機。

最近宗琮和內閣主要商議的就是這件事,按照宗琮的想法,直接派兵連同緬國一起打下最好。

可想法終究是想法,現實卻是不太支持的,所以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對於胡淑妃的請求,他也沒多想,畢竟淑妃求到盤兒面前,就算不給淑妃這個面子,盤兒的面子總要顧慮的,所以他也只是猶豫了一下,就許了。

盤兒本來想跟他說說皇後故意卡著婉嫻婚事的事,見他情緒不太好,也沒有提出來讓他煩心。

反倒是宗琮向盤兒抱怨了許多,說了些皇帝難當,本以為當了皇帝,就能想幹什麽幹什麽,等當了皇帝才發現這種想法不太切合實際。

恰恰是當了皇帝後,掣肘才越來越多,顧慮才越來越多,因為他每走一步都要想想這麽做到底對不對,會不會影響大局。

兩淮鹽政是如此,安南緬國又是如此,還有些方方面面的一些小地方,他不滿太久,卻都因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能駐步不前。

“人力有窮時,哪怕是皇帝也有做不到的事情,不能一下子做完,就慢慢來,總有一天會做完的。”

見她還冥思苦想怎麽勸他,宗琮反倒失笑了,往她懷裏靠了靠,又捏著她的手道“朕總說不把這些事帶回來煩你,沒想到總是控制不住。”

盤兒給他揉著額頭,柔聲道“你是累了,累了就歇一歇,別把自己逼太緊,車到山前必有路,你和那些閣老們在宮裏如何議,總是要等人到了京城才知道對方打得什麽主意。不過是個彈丸小國,真若是犯了國威,雖遠但必誅之。”

“你還懂得這句話。”宗琮笑了。

“為何就不能懂,陛下這是瞧不起婦道人家啊。”

兩人鬧了一通,盤兒又留他睡了會,一直到下午,宗琮才精神奕奕地離開景仁宮。

也就隔了一天,給婉嬋賜婚的聖旨就下了,胡淑妃拿到聖旨後,終於松了口氣。

而另一頭,延禧宮那邊又沉寂了下來,盤兒本以為莫是徐賢妃看出皇後拿捏的態度,不想與皇後沖突,並不知道這其中還有婉嫻這一環。

那日婉嫻離開後,錦屏就把話轉達給徐賢妃了。

徐賢妃一聽到這話,就知道婉嫻這是跟自己慪氣呢。她本就是一肚子氣,遂也就把婚配的事扔開不提,母女鬥起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