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榮安堂是陳家老夫人所居之地。

此時榮安堂的東梢間裏,陳老夫人正在和余媽媽說話。

說的正是二房的事。

其實二夫人並不知道,就算沒有大夫人把事捅到老夫人面前,陳老夫人也是要尋著機會把這件事辦成的。

太子妃六歲之後就養在她的膝下,讓她來看這個孫女被她教得極好,唯獨就是性子不容人。

而這不容人的性子,陳老夫人覺得是隨了二夫人的根。

“四姑爺這趟從江南尋了個瘦馬,二夫人也見過人了,讓老奴來看,這事不日就能成。”余媽媽一邊給老夫人捏著肩,一邊輕聲說道。

老夫人閉著眼睛,手裏撥動著佛珠:“若不是七丫頭是個不容人的,我又何必費這些心。”

“有您看著,必定錯不了,這府裏能越來越好,多虧您老把持。”

“我到底年紀大了,也有顧不到的地方。就說這七丫頭,若不是當年她出嫁時鬧了那麽一場,誰能想到她竟是這種性子,可惜當時知道也晚了,如今就盼她能想開些,哪怕她能擡舉個人養個庶子在手裏,也比這樣硬撐下去強。”

提起當年那事,余媽媽也是知情人之一。

大戶人家的女兒出嫁,陪嫁可謂是面面俱全,包含了其起居坐臥,甚至從生到死的一切用物,有的還甚至有陪嫁棺材的,就是告訴夫家,我們家嫁女兒連棺木都不用夫家準備。若是碰到那些累世的官宦之家,還要給自家姑娘尋幾個姿容出色的丫鬟一起陪過去。

這是留作備用的,若是女兒在夫家需要,可直接開臉用來服侍丈夫,也免得被其他外人分了寵。

當年陳家就是這麽安排的,因著七姑娘是做太子妃,還專門尋了幾個容貌出眾的。可惜家裏人的苦心,七姑娘一點沒看見,表面上不敢駁了長輩的苦心,私下裏連番使計竟利用自己幾個哥哥,把那幾個陪嫁丫鬟都撇了下。

事情發生後,老夫人很是震怒。

可事已至此,再加上七姑娘今非昔比,老夫人就算不滿,也不會和她撕破臉皮。又心悸七姑娘的心思深沉,此事在未發生之前,外面一點風聲都沒漏,還讓家人有苦說不出,想來她受老夫人教養,估計也把老夫人的手段學會了幾分。

本來老夫人還擔心她嫁入宮裏,宮中形勢復雜,她難以立足,如今見她這般手段,倒又放下幾分心。

原想著你既駁了家人的好意,若能讓自己順順遂遂也就罷,可事實證明有些東西存在即為必要。

近幾年來,東宮發生的種種陳家人也盡收於眼中,太子妃的所作所為讓老夫人這種世家婦出身的來看,無疑是一場笑話。

只可惜鞭長莫及,她就算想指點孫女,一來不容易見著,二來太子妃太有主意,也不能把這種事挑明了說,也因此如今的局勢才會發展成這樣。

一切不過是為了通過二夫人的手,把人送進去,至於送進去的是誰,老夫人還真不在乎。

她不過是為了穩固太子妃的地位,維持陳家的體面罷了。

“老夫人您也別憂心,太子妃必定能懂得您的苦心,都是從小女兒家過來的,自然明白這小女兒家的心事,誰不期望一生一世一雙人?也就只有等經歷了明白了,才知道其中的利害之處。”

“但願如此吧。”老夫人嘆了一口氣。

“那三位夫人那裏該如何處置?還有齊大太太、唯大太太、如姑奶奶最近可沒少往家裏跑。”

齊大太太、唯大太太、如姑奶奶都是陳家旁枝的幾個女眷,在陳府也算有點體面的,不然也不會能頻頻上家裏來。

“其他人也就罷,奴婢就怕大夫人心中不好想。”余媽媽又道。

老夫人的面色暗了暗,余媽媽能想到的她怎麽會想不到。

陳家乃江西大族,詩書傳家,族中子弟入仕為官的不在少數。

陳老太爺所在的這一支原本不過是陳氏一族的旁枝,因出了個內閣首輔,在族中地位不同往日語。

陳首輔膝下有四子,一門四進士。

長子陳平文,乃建武十年的進士,官拜禮部侍郎;次子陳平武,算是兄弟幾個最胸無大志的,只有一個舉人的功名在身,還是太子妃嫁入東宮以後,才蔭恩了個五品的散官在身;三子陳平章是庶出,寄在老夫人的名下,是建武十八年的進士,如今外放在山西任參政;四子也是陳閣老的幼子,不過二十有五,便考中了進士,還是庶吉士,如今在翰林院。

所以說陳家滿門清貴,真不是虛言。

當年傅皇後為太子求娶陳家的女兒,是看重陳閣老歷經兩朝,對皇家忠心耿耿的份上,也是看中陳家清貴傳世,在士林中執牛耳的地位。

按理說,陳平文是陳家長子,陳閣老已是耳順之年,要不了幾年就會致仕,是時自然是陳平文上去,該由大房裏選適齡女兒。可偏偏大房的嫡長女嫡次女都已出嫁,嫡幼女只有十三,太子卻已是加冠之年,歲數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