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黃贊罷相(第4/4頁)

從京城到袁宅的信使絡繹不絕,梁玉心裏有譜坐得就穩,拆開信來看完了也順手回信,有時來信太多便讓美娘或者林犀代筆。就按照字面意思回答,別人說“京城山雨欲來”,她就讓人“記得打傘”。林犀記錄的時候忍不住看了她好幾眼。

只有給梁府、袁先、桓嶷幾處的書信是她自己寫的,內容別人都不知道。給梁府就讓他們不要摻和,給袁先就讓他“持正”,給桓嶷則只字不提自己收到多少信件,只說些家務事、關心桓嶷的身體、關心小皇子。

收到她回信的人明白她還不想趟這渾水,寫信的勢頭更猛了。要是一碰壁就住口,哪裏來的“水滴石穿”?什麽是物議?什麽是輿論?就是長年累月不停的講!

上封信與下封信的內容或許不同,意思卻是一樣的——黃贊太特麽不是東西了,仗著聖人念舊就胡作非為,會傷了聖人的名聲的!

梁玉只是不理。

此時,袁樵先坐不住了。千夫所指,無疾而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他看黃贊當然不是用完美君子的天真眼神,所以能夠容忍黃贊的“小虧”,認為黃贊能撐下去。但是,梁玉避居鄉間尚且收到這麽多書信,聖人那裏會是什麽樣子呢?

袁樵想認輸:“我想岔了,既已成水火之勢,黃侍中還沒有到讓聖人不計後果回護的程度呀!”

梁玉道:“還不到時候。”

“嗯?”袁樵憂慮更重,“難道還會讓他出了一口惡氣再走?”

梁玉道:“讓他能夠安全的走。”把威脅打散了,才能是安全的。費燮或者宋奇——多半是宋奇再進一步之時,就是黃贊休致之日了。

袁樵眉頭舒展開來:“不愧是聖人啊!”此時就很明白了,桓嶷是個厚道的皇帝,大家都會安心。

兩人便安坐家中,一邊教育子弟,一邊冷眼看京中形勢。黃贊總被參,他也毫不手軟,肅清了一大批先帝時期屍位素餐的官員,又改變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做法,做得頗有成效。

他無論做什麽,桓嶷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政令通行無阻。攻擊黃贊的人毫不氣餒,被桓嶷擋下多次依舊前仆後繼。梁玉在看到吏部侍郎被罷免,由宋奇接任之後,知道黃贊退休的時候,到了。

英華姐弟倆又長高了許多,能說完整的句子,會背簡單的詩歌時,又一個冬天來到了。蕭度彈劾黃贊收受賄賂,勾結商人與民爭利。

林犀將這一條內容用平淡的口氣讀出來,有些不解:“這也值得寫到邸報上嗎?不太對吧?”

不值得寫而寫了,就是問題之所在了呀!

梁玉道:“這正是保全之意。若是參他謀反,黃侍中還活不活了?”

林犀愕然:“這樣也行嗎?”

梁玉道:“當然還會有其他的事情。”黃贊識趣,自己請辭,彼此相安。黃贊要是不拿這個當回事,大概就要查一查了,可能會臉上不好看,不過桓嶷應該不會治他的罪,拿掉執政的頭銜就罷。

“他有個聰明的女婿,不會看著他跳井的。”梁玉說。

一旬之後,正旦之前,黃贊尚書稱病,又過數日,黃贊以“老病不堪”為理由乞骸骨。桓嶷批準了他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