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3頁)

李定坤來服裝廠的時間不長,但是他對做生意這事特別敏感。每次布料從省城拉回來,要支付一筆不小的運費。成衣單靠人力往外拉,耗費不少的時間。

對於銷售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如果真的把拖拉機買回來了,無論是零售業務還是批發業務,他們都可以爭取更多的時間用來談業務,而不是奔波在發貨和提貨的路上。

聽了李定坤的主意,江家兩兄弟眼睛一亮。這錢誰出都行,關鍵是能夠把拖拉機弄來,那才叫本事。他們第一服氣的人是江夏,第二服氣的就是李定坤。這位幹弟弟,很有本事!

這事兒就這麽說定了,對於盛夏服裝廠來說,今天是一個雙喜臨門的大好日子。

說幹就幹,當天李定坤把手頭的批發生意跟江瑞清做了一個交接,他背著包裹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車。

根據他的估計,如果一切順利,半個月之後就可以把拖拉機帶回來。

江夏算了一筆帳,他們現在一個月的產量已經突破五萬件。平均每件衣服賺2塊五毛錢,扣除掉相關的費用,一個月凈利潤也是接近十萬,一年下來,也就是上百萬的純利。

服裝廠現在不到三十個工人,能夠創造這麽大的價值有很多社會因素的作用。

現在是計劃經濟稍微松動的轉型期,大家手裏有錢,也有購買的欲望,可是受票據的制約,市場的需求遠遠超過供給。

於是,他們生產出來的不比廣貨差的衣服就自然而然成了搶手貨。

在市場上,他們還沒有同類型的競爭對手。國營服裝廠不會像他們一樣擺攤設點,而私人的服裝小作坊也沒有他們的先進設備和設計能力。

賺錢是必然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隱患。

如果真的有人去舉報他們走資本主義道路,那他們必將成為典型。現在政策沒有明朗,地方政府也不敢輕易對他們的企業行為做出裁決。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查封,或者說被停業整頓。

這也是上次去省城李科長給她看報紙的主要意圖。

李科長非常清楚江夏的服裝廠是這個時代的先驅,他也希望江夏能夠平穩過渡。正如他所說,只要再過一年,他們的服裝廠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出現在大家面前。

眼看著孩子們馬上就要期末考試,江夏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

這次去北京也不是三五天就能回來的。孩子們好不容易出一趟門,他們對陸少陽的思念江夏看在眼裏。所以他們這次出去,少則半個月,多則一個月。

離開這麽長的時間,江夏出了需要提前把服裝的設計稿畫出來,還需要手把手教會黃桂花打版。

偏偏這個時候李定坤去了上海,廠裏的事情只有交給大哥和二哥一起負責。正好這段時間為了忙服裝店裝修的事情,二哥手裏的零售業務也暫停了。江夏尋思著需要好好給兩位哥哥培訓些管理方面的知識。

江夏計劃著帶孩子去北京,蘇曉月也有同樣的安排。

自從上次在坡道上失手之後,蘇曉月因為臨近期末工作繁忙,消停了些日子。她不再每天跟蹤江夏,而是暗中把上輩子的重要事情發生的時間截點都記了下來。

如果她沒有記錯,這個時候陸少陽已經被送到軍校去深造。

軍校不像部隊那般戒備嚴格,學生們進行的是半封閉式的管理。這也就意味著,她可以有機會接觸到陸少陽。

蘇曉月這些天想了很多,與其在江夏身上浪費時間,不如去北京找陸少陽攤牌。

如果他知道江夏懷了康學斌的孩子,蘇曉月眼底閃過一絲黑暗,她不管江夏肚子裏到底有沒有孩子,這個孩子是誰的。只要能夠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什麽手段並不重要。

必要的時候,她甚至可以告訴陸少陽,自己才是她未來的妻子。

至於借口,就說自己做夢夢到了以後的事情。重生這事太過虛無,即便是跟陸少陽說了他也不會相信。更何況,她清楚的知道陸少陽身上的胎記,也能說出他現在的院系和導師姓名,說服陸少陽並不難。

蘇曉月甚至已經在幻想陸少陽和江夏離婚的畫面,到時候,她就可以正大光明的追求陸少陽。

手裏的鋼筆無意識地在本子上劃出一道又一道的痕跡,蘇曉月恨不得現在就飛到北京去。

廠裏的事情交代得差不多了,江夏開始為去北京做準備。火車票得提前買,孩子們第一次出遠門,必須得買軟臥才行。上次帶回來的小家電,她留了個相機。因為工作忙,一直沒有來得及去買膠卷,這次就一並進城買了。

排了半天的隊,江夏總算買到了三天後出發去北京的火車票。

拿著車票從人群中擠了出來,江夏特別懷念可以用手機在網上購票的以後。要知道,現在可是天氣正熱的夏天,坐在家裏都嫌熱,更別提在這人山人海的火車票售票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