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2/2頁)

“有兩個詢價的,他們不願意跟我們簽合同,也就不了了之了。”

江夏點了點頭,“以後你只用維持今天的心態就行,等他們發現錯過賺錢的機會想要再回頭,記得跟他們說,我們訂貨的時候就要交一半的貨款。合作講究彼此信任,這樣才能長久。”

第二天,李紅梅到盛夏服裝廠報道,她換了一身江夏給的新衣服,整個人看起來比之前精神多了。

“紅梅姐,我跟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婆婆陳淑芬,這是我的媽媽吳秀群,其余兩位分別是我的大嫂胡小蘭和二嫂譚亞紅。”

昨天晚上,江夏跟家裏人提過自己招了一個人來廠裏幫忙,所以大家對李紅梅很是友好。

李紅梅比譚亞紅還小一歲,她今年二十四歲,然而她看起來比江家大嫂胡小蘭還要憔悴,比譚亞紅看起來還要單薄。

“孃孃,嫂子們,你們好,我是李紅梅。我會好好工作的,你們放心。”李紅梅有些緊張,她害怕得知自己身份的江家人和陸家人會把她趕出去。

“紅梅,安心在這裏工作。你家裏的事情夏夏都跟我們說了,我們相信夏夏,自然也就相信你。別的不說,我們都是很好相處的人,以後你就知道了。”

陳淑芬作為代表,站出來表態歡迎李紅梅的加入。

現在盛夏服裝廠正式的制衣工人有:陳淑芬、吳秀群、胡小蘭、譚亞紅,以及最後來的李紅梅。

按照熟練工的生產進度,譚亞紅一天可以做六十五件衣服,速度最慢的吳秀群也能做五十件。平均下來,她們大約可以生產接近三百件衣服。

江夏規定了周六和周日不生產,也就是說一周大約可以生產一千五百件。

如果遇到訂單緊急,在加班的情況下,最高周產量可以到達兩千余件。

就現在的人員配置來說,制衣的機器足夠了。但是一旦要再加人提產,就需要采購新的設備。

盡管現在的生產已經不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昨天江瑞福帶去的一百件衣服半天就賣完了,江夏依然不著急擴大生產。

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在1982年底還有一股打壓私人經濟的風波。要等到1983年夏天,全國統一取消票據的使用,計劃經濟逐漸被市場經濟所取代,私有經濟才迎來了真正的春天。

江夏在生產車間轉了一圈,確定今天的樣板和大家的復制都沒問題。李紅梅上手比她想象的更快,而且她做出來的衣服完全合格,沒有一點瑕疵。

“夏夏,你的病才剛好,沒事回辦公室裏休息,別太累了。”陳淑芬抖了抖做好的衣服,順手放進一旁的籃子裏。

“是啊,我得讓你哥回家再逮一只雞過來,燉了給你補補身子。”經過這些天的相處,吳秀群對自己這個親家滿意得不行,把夏夏交給陸家總算是沒錯。

見大嫂和二嫂齊齊地看了過來,江夏無奈地舉起雙手。

“你們別說了,我去休息還不行嗎?”全家人都怕把她累著了,其實她是家裏最閑的人。每天打好樣版就被推出車間,來的客戶都讓大哥接待了,爸爸和二哥那裏根本不需要她。

現在成了全家她最閑!

實際上,江夏這次生病把家裏人嚇了一跳。要不是第二天江夏就恢復了很多,他們甚至都不準備讓江夏來廠裏上班,在家休息多好。

下午,江夏收到了來自廣州的郵件。她找剪刀打開包裹,拉開抽屜看到了陸少陽寫給她的信。把信拿起來,江夏發現剪刀就在信封背後放著。

猶豫了一下,江夏還是決定看看陸少陽到底在信裏都寫了什麽。

拆開信封,三頁信紙映入眼簾。他有這麽不放心自己嗎?江夏撇了撇嘴,肯定都是些囑咐和說教的話。

出乎江夏的意料,通篇讀下來,她只有一個感受:陸少陽怎麽像一只正在搖尾巴的大狼狗?

她還以為他會在信裏寫讓她不要惹他爸媽生氣,理解一下孩子敏感的心,少作少鬧騰。結果這樣的話一句都沒有,

三頁紙都在寫他的部隊生活,升職、黑魔王,還有就是關於未來的打算。

陸少陽想要考軍校,還特意寫信來征求她的意見。

再看了一眼來信開頭的幾句話,江夏嘆了一口氣,然後拿出幹凈的信紙。估計自己要是再不回信,他還會繼續給自己寫信。

他可真執著!

“陸少陽同志,展信佳。家裏一切順利,父母康健,孩子聽話。至於考軍校,你要是不怕辛苦就去考吧。我以為你不會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工作還是得講究方式方法,種果樹還講究在合適的時節修剪枝椏……”

江夏好不容易湊夠一頁信紙,寫下落款,找到一個信封把信裝好。

任務完成,她終於有時間看看胡總寄過來的雜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