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2頁)

最開始,譚亞紅一天只能做十件衣服。

按照縫紉機的效率來說,這已經很快了。但是她們用的是專業的制衣設備,比縫紉機更加先進和自動化。

到了第二天,譚亞紅已經能夠完成二十五件衣服,陳淑芬因為年紀大了,動作稍微比她慢一點。

“二嫂,你已經很厲害了。”江夏的主要任務是打版,制衣的工作交給陳淑芬和譚亞紅。至於江瑞福,他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總算在三天之後,把江夏提出來的需求全部落到實處。

眼見二嫂和婆婆已經能夠熟練操作機器,江夏便多打了幾個版型交給她們。

她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夏夏,我們把批發價訂到4元一件,真的會有人上門嗎?”江瑞福看著手裏的銷售方案,疑惑地問道。

要知道他們在廣州的時候,批發給二道販子的成衣才二塊五一件。江夏的定價比廣州那會兒高了一塊五,江瑞福擔心這個價格會把客戶嚇跑。

江夏一早就知道二哥會這麽問,她轉動著手中的筆。

“二哥,你知道去廣州的那些二道販子來回的車票,住宿、飲食加在這些衣服上之後,他們的采購成本變成了多少嗎?我保守估計,最少也得單件增加一塊錢的成本。而且,這一來一往會耽擱他們很多時間。”

聽妹妹這麽一說,江瑞福張了張嘴,夏夏好像說得有道理。

“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我們一件衣服的成本在一塊三到一塊六毛之間。在省城,一件設計感不如我們的衣服也能買到五塊錢。我們不僅要制定統一的批發價格,還要跟每一個買我們衣服的客戶簽訂零售價協議。他們必須按照我們給的價格售賣,否則我們將終止跟他們的合作。”

江瑞福覺得自己的腦袋有些不夠用了,他想了好一會兒,“夏夏,你的意思是客戶能夠賺到的錢都是透明的。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惡意競爭?”

如果是去廣州之前,江瑞福一定說不出這樣的話。

這次廣州之旅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開始覺得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見到的也就是紅砂村巴掌那麽大的地方,他所有的見識都來源於田間勞作。

“二哥真聰明。我們盛夏服裝廠幾乎可以算得上縣城屈指可數的私人服裝廠。想要在這個領域立足,我們就得成為制定規則的那個人。二道販子從我們這裏采購的衣服價格都是統一的,包括售價。能夠賺多少,就看他們的銷量。這樣,還可以刺激這部分客戶想盡辦法搞好銷售成績。”

江夏是真心覺得江瑞福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很快,他雖然只有小學文化,卻積極思考,主動嘗試解決問題。

兄妹兩人坐在辦公桌前,就江夏提出的銷售方案逐條拿出來分解。

哪怕在建廠初期,江夏也不允許家裏人加班。到了飯點,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不能以工作為借口,影響正常的生活作息。

原本譚亞紅和江瑞福還沒把江夏的話放在心上,他們放下家裏的農活,專程到鎮上不是為了享福的。他們非常清楚,自己走後大哥和大嫂承擔了多大的負擔和壓力。

沒道理大哥大嫂和父母孩子在家裏吃苦,他們卻吃得好睡得好。

直到江夏對二哥二嫂不聽勸的行為做出嚴肅批評,“你們知道你們透支自己的健康嗎?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我們要達成一個目標,擺在第一位的不是堆時間,而是用腦思考。”

江夏非常清楚,二哥二嫂自從來了鎮上之後,每天天不見亮就起床,月過頭頂才睡覺。

這樣不僅會讓身體吃虧,還會給他們的心裏造成極大的壓力。

陳淑芬最是聽兒媳婦的話,在她看來,夏夏說什麽都是對的。休息好了,精神更加集中,做衣服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即便這些天忙,江夏也沒有忽略兩個孩子。她向黃姐打聽到了養奶牛的人家,每天都從他們家預定牛奶給兩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以及陳淑芬和陸友德喝。

江夏自己喝不慣牛奶那個味兒,陸家人也沒有勉強她。

“淑芬姐,你別怪我多話,你家江夏好好的罐頭廠的工作不幹了,還給孩子定什麽牛奶。你說,這不是敗家是什麽?你可得好好教教她,不當家不知油鹽貴,以後還得再養自己的孩子,哪能這麽花錢?”

陳淑芬買菜回家,遇到一個胡同裏住著的鄰居。

聽了對方的話,陳淑芬好奇地看過去,“王大姐,我是找你借錢,還是舀了你家的米下鍋?夏夏敗家怎麽了?我樂意把家交給她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