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圍屏、高升和燈籠

今年的元宵,整個吉安村裏把玩東西最多的卻不是十歲往下的黃髫孩童,而是李曼。

李康下午就巴巴兒送來架圍屏。硬木制的長方框,約莫二尺多高、半尺來寬,上頭鑲了絹布,絹布上頭細細畫了民間演義的人物和故事,一堂的圍屏大概有三十多幅的絹布畫,在看之前需要在圍屏後頭點上蠟燭,一根是不夠的,起碼預備上十來根才行,等這些蠟燭都點亮了,那些絹布畫就成了透亮的連環畫。

元宵看圍屏的風俗並不屬於莊稼地裏的人,這東西金貴且費蠟燭,地裏刨食的人斷沒有誰舍得花這個冤枉銀子,李曼一家三口倒是在縣丞家裏看過幾次,但是在自家支起來足不出戶地看也是頭一次。

幸而家裏屋子夠大,天擦黑了將蠟燭一點,映襯地圍屏上的絹布畫霎時一片亮堂,畫上的人物和故事走向一幀一幀地栩栩如生起來,熱鬧喧騰。

李康將蠟燭點好,柔和的燭光映襯著他俊美的臉,更添英俊。李曼本來該聚精會神看圍屏的雙眼卻忍不住總是想往屏外的李康身上瞅,心底被感動和驚喜塞了個滿滿當當,除此之外還有不便宣之於口的遺憾,遺憾的是這份情景不能讓全村人、特別是裴杜兩家人看見,不然得多有面兒多解氣。

似乎能參透她內心的想法,看完了圍屏李康又拉了她去門外放高升,起火一路“咻”地攀至高空,發出振聾發聵的“砰”,引起周圍的人家都出來瞧熱鬧。因著圍屏的大體積,今兒個李康特意用了大馬車,進村的時候就引起了不小的動靜,還有好奇的孩子一路追著馬車到了李家院門口。

只看那昂首撒蹄的馬匹、頗有些盛氣淩人的馬夫,就知道這主家來頭不小,等李康下了馬車,村裏人眼都瞧直了,都說裴華那小子長得俊,百裏挑不出一來,誰成想今兒個就來了一個。只可惜李家院門一關,將村裏眾人拒於門外,什麽也看不到了。

如今高升這麽一放,眾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孩子們是為了看放炮仗,而媳婦婆子們則是為了偷偷瞧人來的。

車夫在那裏放完了高升,李康又取出了盞紅燈籠,竹篾作骨,外頭糊了層紅紙,燈籠卻是個長方形的筒狀,裏頭點了根蠟燭,比起風箏來,燈籠是很好放的,愈發連腦線都用不著,在底下一個角上系好了線,很容易就飛了上去,原理同孔明燈類似。

紅燈籠高懸於頂,在元宵佳節裏很是應景,李曼瞧著嘴角噙笑的李康,再放眼看四周投來羨慕眼光的鄉鄰,幸福、驕傲得都有些恍惚。

村長夫妻二人對李康的表現也十分滿意,畢竟這份用心就難得。

晚上好酒好菜自不必說,還特別用了從欒夫人那裏帶回來的羊油代替平日裏的豬板油炒菜,一來這是稀罕物兒,可以不在李康面前露怯,二來這東西也的確是講究。縣丞府邸的廚子特意掐著火候熬煉,分了老油、中油和嫩油三種,分別用瓷壇子裝了。羊油是越煉膻味兒越小,可以根據菜品的需求進行選擇,切了塊發酵地掐到時候的麻豆腐,酸裏帶了甜,澆上嫩羊油“滋溜、咕嘟”一氣兒熬煮,別有一番滋味。

李曼娘還特地學著做了樣新鮮的吃食,蛋白打得起了泡,裹了篩過的細膩豆沙,外頭再滾上薄薄的一層小麥面,用老油炸了,倒是道別致的甜菜。

雖然只不過勉強成為城裏的“新貴”,但認真論起來李康的家底到底比村長家豐厚許多,且他走南闖北是個見過世面的,因此李曼娘很用心,一桌子菜上了桌,也十分過得去了。

“聽說你過幾日就要出趟遠門了?”村長同李康話著家常,而李曼還兀自沉浸在剛剛的開心裏,臉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夾了一筷子烤鴨絲到李康碗裏。

李康一面對李曼回著笑,一面恭敬答道:“是!不過這一趟也不算遠,不過隔壁縣,來回四五日罷了。”

村長點點頭,“好男兒志在四方,你這般上進日後不愁奔不著好前程。”

“托您老吉言!”李康態度十分恭敬,又同李家三口人進一步說了說這趟出門的具體事宜,譬如到那裏是去收購柏木,“自古就有悅柏之美稱,那裏的南柏比北邊的更佳,紋理細直、質地堅硬還耐腐,且色澤橙黃有香味,還是味難得的藥材……”

李家三人對於木材懂的不甚多,只知道村裏後山上長了許多木頭,砍了建房子或者做柴火用罷了,聽李康如此說,半懂半不懂的,跟著點頭附和罷了,見李康說得耐心細致且條例分析,分明對此十分在行,對李康的好感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