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木行

這裏地界雖然比不得真正的山林大縣,但幾座峰巒疊嶂的高山還是有的,更別提零星分布的小山,盡管木材遠稱不上當地百姓的衣食之源,每年還是利用途徑本縣而過的江流運出不少當地的木材換取錢帛。

這時候的條件有限,人們已經十分懂得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木材商人拼木和販木須得講究周期性和季節性,乃至整個采伐與販運的過程也有一定的規律。通常情況下,都是在冬天提前將樹木砍倒、待到來年春天梅雨季節溪水上漲之時利用水力將木材運出山,接著銷至各地。

該種水運木材細分為兩類,一類是紮排運輸、另一類是不紮排運輸。從字面上就能理解,不紮排麽,就是將砍伐下來的林木堆到溪流河道旁,等待春季漲水時將林木推入水中順流而下;而紮排適用於大河道,這法子第一次還是用在運竹子上,毛竹劈開制成篾纜、紮成大木排,這樣通過水路運輸,省工省錢、且牢固異常,大大減少了木料在運輸途中流放的損失,後來被木材商紛紛效仿。

每年一到了五六月份的承望,雨水充足、河流水面猛漲,河面比平時要寬上許多。只要有木材商隊經過,河面上必會漂浮著一排排紮好的木排,聲勢浩大、首尾相接,在水夫的控制下順流而去,時不時濺起堆堆的浪花,場面十分壯觀。

李康已經加入這個行當約莫三年的光景了,可每一次置身這樣的場景都不免心中激蕩、豪情萬丈,立誓要闖出一番天地來,卻沒想到機會來得這麽快。

縣裏的祖輩木材商們有膽識,早在百十來年前就成立了木行,旨在維護同行的利益,還約定俗成承擔著解決木材經營中發生的各類糾紛,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極大的權力。歷年來經營木業而成功出人頭地的還是不少的,發家的途徑卻也驚人地相似,同官府老爺們打好交道、替官中采辦木材借此機緣發家致富。

隨著木行發展地愈加成熟,漸漸就形成了專為木材買賣雙方說合交易、抽取傭金、監督行業中人納稅、並向官中繳納牙稅的正式組織。

經過這百十來年的發展,縣裏的木行規模尚可,在江畔用來停靠木筏、堆放木材的用地有三四百來畝。每年一到了六月初一,本地的木材商們集合到一起,盛況空前,而祁家兄弟二人穩坐第一二把交椅,位高權重,所到之處皆是恭維之聲,手中權力也頗大,不談其他,只談孔方兄之事,光就撮合木材買賣雙方促成交易之後,從中抽取的傭金就十分可觀了。

李康瞧著怎能不眼熱和艷羨?且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以前是沒法子可想,如今天可垂憐,現成的捷徑送到了自己眼面前,自然要好好兒把握了。李康雖年紀尚小,但也知道祁家占著這個位置這麽些年,根基絕對淺不了,壓根不是自己說撬就撬的,他先提了這麽句,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能成那是天上掉下來的大喜事兒,不成也罷了,徐徐圖之,有棗兒沒棗兒打兩杆子。

他的重點是在後頭巴陵販運木材這筆生意上,李康想著加塞他一個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兒,可誰料兩件事欒縣丞一件沒松口,心裏郁悶異常,但也不敢現於臉上,出了屋子兀自耷拉著頭罷了。

欒夫人想了想,緩聲勸道:“老爺,我看這筆生意讓他去歷練歷練也不錯。”

“婦人之見!”欒縣丞將手中的茶盞放到了茶托之上,語氣倒也沒有多少不悅,“你忘了前年那次木頭被大水沖了,虧本足九百余兩,他們幾人攤賠了,分到每人頭上可都二三百兩之數,他一個毛頭小子,家根又不牢,夠他幾賠的?”

欒夫人聽了當然知道這些都是實話,但是仍笑著勸道,“話是這麽說,但哪裏就能這麽巧了?天災人禍皆有定數,就這麽巧碰上了?若是實在不放心,讓他少出些本錢份子也就是了。”

“說得倒個輕巧。如今這孩子同小曼也不算定下來,我這般加塞裏頭的牽扯太多。”欒縣丞擺擺手,表示這事兒沒得商量,“何況我看這孩子氣太盛,上進是好,到底也要沉得住氣些。”

“可到底以後也是自家的孩子……”

這種規模的生意動輒數千兩銀子上下,茲事體大,欒縣丞將茶蓋蓋上,“那就等真成了自家孩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