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冬日的麥香

第二日,外面還擦著黑,村裏人家本來就沒有睡懶覺的,今兒個更是起得早,因為今天是大部分人家蒸年饃的日子。

各家廚房裏的爐子在今日就甭想著閑多少時辰了。蒸饃的同時,家裏孩子都會眼巴巴瞅著大人,就等著大人們一個心軟,可以在肆意舔著鍋底的火堆裏頭烤各種小零嘴兒吃了。

比如平時用來燉湯的粉條兒,一根根扯出來放在鍋頭口那裏,要掌握好火候,如果探得深了,粉條兒可就一下子就竄糊了,等讓冒出的火苗稍微烤一下,一股香味就會迅速飄散開,剛剛還是青色的粉條兒驟然之間就變得粗粗胖胖起來,從一個青瘦條兒成為胖乎乎的圓滾胖子。

大人在上頭忙蒸饃,兩手都不得空兒,還不忘囑咐蹲在下面的孩子:“小心著些,別燙了手哭鼻子!”

猴著身子燒粉條兒的孩子們沒有心思去欣賞粉條兒肥嘟嘟的可愛,直接貪婪得入口嚼著,滿口香,偶爾也有掌握不好火候的時候,吃得興頭上免不了一根又一根從粉條兒捆裏面往外抽,紮著粉條兒的麻繩眼瞅著松了下來,手緊的人家就會呵斥、收起粉條兒:“別烤粉條兒了,等等烤面團給你吃。”

起好的面從炕上用小面盆端回廚房,攤到砧板上摻入堿面,用力揉,如何判斷面的發酵程度和堿面的輕重,這就是經驗了,一小塊面團捏成個小小的袖珍饃,放入鍋灶裏頭烤。

烤面團職責重大,關乎著饃饃能不能蒸得白胖,也關乎著未來一年的好彩頭,必須得絲毫不錯地盯著。

看著這個小面團從白到黃,慢慢兒胖起來,直到面團的四邊有一點點發黑,就要快速將其取出,掰開的瞬間,一股蒸饃夾雜著烙饃混合在一起的香味催得旁邊的孩子直舔嘴唇,一到手,哪裏還會去攙不夠塞牙縫的烤粉條兒?

吃著歡的孩子,大人在上頭含著笑有條不紊地將發酵、堿度都十分合適的面團揉成長條,用刀“沙沙沙”地利落切成小段,雙手合攏將這些小段揉成漂亮的圓球,挨個兒整齊擺放在竹篦上。

“趕緊的,添把柴火將火燒旺啰!”

吃完了烤面團的孩子滿足地舔舔手指,“好嘞!”然後盡職地添柴燒火。灶膛裏的柴火“噼啪”燃燒聲大了起來,隨之而起的就是蒸饃的面香味兒。不大功夫,第一鍋蒸饃出鍋了,火候好、白生生、暄騰騰的大蒸饃,看著就特有成就感。

這時候大部分人家都會發揮“寧窮一年、不窮一節”的樸素信條,互相大度贈與蒸饃,拎著饃籃籃,周圍人家都給幾個,各自瞧一瞧比一比誰家的饃更白、更大。若是誰家有手巧的媳婦兒會將蒸饃做出各種圖案來,比如牡丹花、十二生肖之類,那這家的蒸饃絕對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香餑餑,各家都會爭著要幾個。

因為同一天蒸年饃,整個吉安村到處都彌漫著熱饃出鍋的醇香和煙火氣,這份冬日裏的熱鬧麥香讓人踏實和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