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家常菜

南子娘今年的臘八蒜泡得遲了,直到臘八兒那天白嫩嫩的蒜頭還沒有轉綠的跡象,看來別說臘八這天、就是臘月裏能不能吃上都兩說呢,只等正月裏再嘗吧。

不過與往年不同,沒了臘八蒜,南子娘兒兩個的臘八節卻過得豐盛了不知幾何。

前一天晚上就熬好了的臘八粥早上好歹喝一碗,應個過節的景,等賣光了兩大鍋的鹵煮回了家,南子娘只管將鍋碗瓢盆洗了個幹凈,就忙活開了。

今秋新出的黃豆挑出金黃飽滿的豆粒,水煮晾曬到半幹,倒進壇子裏加上鹽、捂上發酵,紅紅的幹辣子細細磨成辣椒面兒,切了姜絲攪拌,鹽豆子就做出來了,這是南子娘每年必做的吃食,手頭緊巴的時候,這幾乎占據南子家小半年的飯桌,不管喝粥還是吃飯,來一碟子鹽豆子,給嘴裏添點鹹味兒也就成了,就連裴華因為經常來,也對這鹽豆子的味道很是熟悉。

可是南子娘這次磕了三個雞蛋,炒了鹽豆子。

葷菜卻是南子買回來的鴨子,用南子娘的話來說,今年一冬南子算是和鴨子較上勁兒了,已經三番兩次地買鴨子回來,而這一次更厲害了,等了兩日不見那個賣野鴨子的人來,許是家中有事,反正南子是等不得了,直接自己去老遠的沙灘處尋去。

三五個漢子站在一個大大的鴨圈裏頭,他們一色都穿著短棉襖、下頭都系著青色的布質魚裙,這種裙子在這一帶很常見,這裏離著水近,靠水吃水,周圍的村民都靠著賣芡實、菱藕、茭草或者蘆葦這些水裏長的東西為生,最後頭上再戴上一頂保暖氈帽。

他們從大搖大擺、擠擠攘攘的鴨群裏頭,一只只提溜起鴨脖子,看一看瞅一瞅,接著分別丟在旁邊幾個小些的圈裏頭。

外行瞧熱鬧、內行看門道,這看似不經意的提溜起來瞧,其實這些漢子是在通過鴨頭辨認公母,順勢約約斤兩,按照大小個頭再細分一遍。手下勁道拿捏地很好,鴨子即便被提溜著脖子,也不會扭動抗議,被看過之後甩進小圈裏的時候,還會鋪展開翅膀,頗有伸張開來的暢快,落地後依舊走動自如、怡然自得。

南子買完鴨子到家後,南子娘打眼兒那麽一瞧,好家夥,一個大口袋,裏頭是鴨子團在一起撲棱的聲兒,袋子口一打開,足足四五只,額外還用籃子提溜回來半籃子的鴨蛋。

自家留下的倒沒多少,大部分都是分給裴華、杜芊芊和櫻子家的。

鴨肉南子娘也不過是常見的燒法,等油炒到半熟後扔了一小把土豆和板栗進去,出鍋後剁了大半碗的紅辣子殼兒、蒜瓣兒和姜片,出鍋時候一股腦兒澆到鴨肉上,“滋啦”之聲響起,海碗裏就湧起沸騰的海潮,野鴨肉鮮香麻辣的味道蒸騰而起彌漫了整個外屋,土豆和板栗綿軟入味兒,整整一大海碗最後連渣渣沫沫都沒剩下。

最後來上一碗湯汁雪白、漂著翠綠蔥花的鯽魚面,這道菜南子娘放了平日裏舍不得放的豆油量,熬得濃白如乳汁,南子夾了一條魚,一手捏頭,一手捏尾,正吮一口,反吮一口,紮眼就只剩下一副魚骨頭了!

雖然都不過是家常菜,但貼心、可口,母子倆更是因為看到了生活的盼頭,過了有史以來最為慰貼舒心的臘八兒。

擺挑子不過才大半個月的功夫,加之現在有張正生每日裏順道運過來的爛果子,更是省了買下水的銅子兒,已經有了二兩多銀子的積蓄,旁的都可以放一放,母子倆商議定了,最要緊的是不管多大,先買了屋子。之前說的那些個什麽買個一進、二進的院子,那實屬開玩笑或者吉利話。

進,指的就是房院的層次。一宅之內氛圍前後幾排的,一排就稱為一進。

一進院落是最基本的院落格局。由四面或三面房子圍合組成的四合院或三合院。有三間正方,正房兩側各有一間耳房,成為三正兩耳,共五間,如若這個院落占地面積比較小,僅能容納四間房的寬度,那麽正房的兩側就會各置半間的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

而正房南面兩側為東西廂房,各三間,與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方對面是南房,間數同正房相同,這種一進院落,宅門會開在東南方向,采取門廡式,占了南房東頭的一間或者半間,進門後迎面是鑲砌在東廂房南山墻上的座山影壁。

聽聽這布局,這才只是一進的院落,更甭說二進以上的院子了。光是二進的院子,除了人住的屋子,還有由正房、廂房的外廊、抄手遊廊和垂花門共同構成內院的環形通道,這是一條可以避雨雪的交通系統,豈是普通百姓能買的起的房子?

因為上次杜芊芊的建議,南子娘倒是想要買個臨街的小鋪子,後頭帶著個小院子,不拘大小,有兩三間正房就成。有了鋪子也算是正經營生,好歹也是筆產業,說出去體面,給柱子說親也拿得出手,而且裏衙門又近,南子上下衙門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