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木樨花開

潘玥朗快馬加鞭,將西南軍帶回駐地,回朝時,已經是一個月以後了。

回朝後,他第一次上朝時,所有公卿大臣見他的表情都有些異色,顯然都對他的演技表示驚嘆,甚至根本沒辦法將眼前的少年公子與隱忍多謀的細作聯想到一起。

沒有參與兵變一事的大臣則不敢相信,他竟然是扳倒左相的關鍵之所在。

“潘愛卿,你辛苦了。”辰皇坐在禦座上,和煦微笑。

這一句話,再次肯定了潘玥朗的功績,也打消了一部分人心頭的疑惑。

“多謝陛下關懷,臣不敢居功。”潘玥朗面無表情,躬身禮敬:“臣懇請陛下,準臣徹查三十年來由公孫渺一手促成的冤假錯案,為眾位先臣平反。”

辰曌微微頷首,大手一揮:“準。”

下朝之後,潘玥朗回到刑部,刑部下屬眾臣皆列正廳兩側,躬身頷首:“見過潘大人。”

眾臣語帶欽佩,聲勢朗朗,與從前的陽奉陰違全然不同。

潘玥朗不多在意,點了點頭,便帶著十余人進了庫房。

潘玥朗似是早有準備一般,指揮眾人將三百余卷卷軸取出,道:“辰皇有旨,徹查過去三十年間所發生的冤假錯案。”

潘玥朗敲了敲卷宗,接道:“這三百六十起案件中,滅九族者三十,車裂者二十,午門斬首者一百八十人,余者流放者眾,需著重調查。”

“是,下官遵命。”

潘玥朗帶領群臣,花了二十天時間,將三百多起案件重新梳理,其中有二百余起是子虛烏有的冤案,八十起量刑過重,還有四十余起是左相為排除異己,中飽私囊而找的替罪羊。

此調查一出,滿朝嘩然。

辰曌怒不可遏,悔不當初,可帝王臉面讓她無法像尋常人那般承認自己的錯誤,只得命潘玥朗為監工,工部、戶部和禮部合力督造佛塔和陵墓,為眾臣供奉超度,聊表哀思。

三百余佛塔建成之日,潘玥朗進封左丞相,受群臣恭賀。

潘玥朗推掉了一切宴席邀請,下午,帶著文武百官,入塔林祭奠眾位冤死之臣。

塔林中,三百座乳白的佛塔安靜的佇立在山間,在綠樹成蔭的山林裏享世代煙火。正中,則是一塊巨大的青石紀念碑,碑上刻著四千余人的名諱,密密麻麻的金色小字,皆是這些冤死之臣及其家屬的名字。莊重而觸目驚心。

潘玥朗緩緩地走上石階,親自點燃三根香,而後肅立在無聲的石碑前。

沉默的白色的佛塔,黑壓壓的人群,猶如在代表四千無辜的死難者的默然注目。

不知道過了多久,久到所有官員皆在烈日下汗如雨下。

潘玥朗被屬下提點多次,他都不為所動,直到日落西沉,余暉撒在碑上,他才驚覺時光已經飛逝。

離開前,他突然雙膝彎了下去,直挺挺的跪在了冰冷的石階上,一連磕了三個響頭。

他用他的方式,最後向死難者表達了歉意和哀悼。

隨行官員驚呆了。這個出乎意料的舉動,讓他們所有人手足無措。

潘玥朗被封宰相之日,做的第一件事,竟是帶領群臣跪拜祭林。從此之後,潘玥朗在世人心中,不僅僅只是一個忍辱負重的忠臣,更是一個勇於認錯,真心為慘死官員平反,真誠的為自己的不得已去贖罪的少年丞相。

翌日,早朝結束後,辰皇留下潘玥朗和武瑞安用午膳,問他昨日為何如此。

潘玥朗回答說:“面對這些死難者,獻上三炷香遠遠不夠。臣只是在言語不及的情況下,做了一個人應該做的事。”

這是實話,但是還有另一半沒有說出口的話語——“而且,臣的父親的名字,也在碑上。臣既不能公開祭拜他,能如此聊表孝心,也是應當。”

辰曌更加欣賞潘玥朗,眉宇之間,除了贊賞更多的是心疼。

這份心疼外人看不懂,武瑞安也覺得很是奇怪,回去後,還將此事與狄姜分享,道:“母皇和潘玥朗很奇怪。”

狄姜:“怎麽奇怪了?”

武瑞安:“照理說,她不會再將權力下放才是。而且,潘玥朗與流芳郡主的婚期將近,可他們誰都沒有提起此事,不是更加奇怪?”

狄姜想了想,淡淡道:“或許辰皇還有別的打算呢?”

武瑞安頷首,沉聲嘆道:“希望如此。”

……

……

潘玥朗和流芳郡主的婚期將近,而他卻病倒了。自從他自西南回朝,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精神一日不如一日,直到七月上旬,他開始纏綿病榻,不得起身。

武瑞安始知潘玥朗已經病入膏肓,難以回天。

八月初,狄姜來丞相府看他,他睡在無光的房間裏,雙手枯竭如樹皮,緊緊握住狄姜的手,顫聲說:“狄姐姐……我做的好不好。”

狄姜無聲頷首,拍了拍他手背:“你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