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3頁)

高嶠忽然咳了起來。

洛神急忙撫揉父親的後背。

高嶠勉強壓下咳意,朝著擔心望向自己的女兒擺了擺手,繼續說道:“外事固然不平,國中也依然憂患重重。這幾年風雨不調,大亂之前,各地糧倉本就沒有多少存糧,東南更是朝廷賦稅的重要來源,年年寅吃卯糧,勉力支撐國帑而已,如今遇天師教亂,江南千裏荒蕪,民生凋敝,天下糧倉,無以為繼,沒有一兩年的時間,很難恢復。”

他凝視著李穆。

“朝廷本就勉力維系,經此大亂,元氣大傷,如今若再沒有一個能夠主事之人站出來主持大局,內憂外患,如何應對?”

“當初先帝封你為大司馬,看似是他當時一時沖動,如今我再細想,又未嘗不是他登基這兩年,做過的最為明智的舉動?”

他微微搖了搖頭,唇邊露出了一絲苦笑。

父親的語氣,讓洛神感到愈發不安。

“阿耶,你此話何意?你要去哪裏……”

她頓住。

高嶠沉默了良久,慢慢地道:“阿彌,阿耶無能,幾十年的高官厚祿,非但一事無成,最後還險些叫南朝毀於我手。就連你的阿娘,阿耶竟也沒能護好她……”

他的聲音微微顫抖,戛然止住。

片刻後,定了定神,又繼續說道:“外不能收復失地,內不能安民定亂,往後將這國家和朝廷,交給真正會做事之人,我便去尋你阿娘。”

在洛神小時候的記憶裏,父親飛眉若畫,修目如描,姿容飄逸,宛如神仙般的一個男子。

後來慢慢地,他的面容之上,染了風霜,眉宇之間不知何時起,也開始爬上川字紋,因為常年化解不開,後來便再也沒有消失過了。

今夜,燈火之下,眼前的父親,在他雙目之中,洛神更是看不見半分他昔日的神采。

提及母親的時候,在父親的眼底裏,唯一剩下的,便只有那深深的自責和濃得化不開的悲慟。

洛神終於明白了,為何在獲悉平定了天師教亂和荊州叛亂的消息之後,父親突然變得如此反常。

他為這個朝廷,已經嘔心瀝血了幾十年,如今他想要離開,去尋找阿娘的下落了。

她再也忍不住,哽咽著喚了一聲“阿耶”,雙手緊緊地牽住父親的衣袖,淚光閃爍。

高嶠帶著安慰般地輕輕拍了拍女兒的手,慢慢轉頭,看向一旁始終一語不發的李穆。

“敬臣,我亦是庸碌之人,這個朝廷有我無我,都是一樣,但你卻不同。南朝已是千瘡百孔,再也經不起另一場天師教亂或是許泌叛亂了。朝廷需要你做這個大司馬,民眾也願意看到朝廷有你如此一個大司馬。你若是不做,我還能信誰?”

李穆道:“國若有用,我便在千裏之外,也不敢不應召喚。但大司馬之位,請嶽父勿為難於我,我確實無意擔之。”

高嶠搖頭。

“你今日上位,並非我之選擇,而是時勢所推。我走之後,馮衛將代我的職位。他平和中正,能主持局面,但流於中庸,國若無事,他可做一太平宰相,如今這樣的南朝,光靠他一人,根本無法撐起!”

“敬臣,除了你,再無人能主今日的南朝。我與你講這話,不僅僅因它只是你自己的事,更關乎國事、民事,你難道不知?”

李穆眉頭隱蹙:“為國為民效力,我不敢不應,但大司馬之位,當真必不可少?”

“是!必不可少!”

高嶠的語氣,斬釘截鐵。

“我大虞當年開朝奠基,武帝立大司馬為第一品上公,淩於百官之上,開國以來,總共封過五位大司馬。你所立的功勛,比起之前的那五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唯一不及,便如你自己方才所言,你的出身有限。倘若沒有大司馬官職加身,日後你何以震懾百官,叫政令通達,上行下效?”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反過來,欲謀其事,必要名正言順!短短數年,你便能有今日之成就,這個道理,你一定知道,還要我再多說嗎?”

李穆沉默不語。

高嶠盯著他,忽然從案後起身,整衣斂袖,向著李穆,竟肅然下拜。

“我高嶠代南朝,代百姓,拜求於你!”

洛神驚住。

李穆顯然也是吃了一驚,急忙避讓到了一側,搶上去,將高嶠扶起。

高嶠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

“敬臣,非常時期,這個朝廷,只有你能撐起!萬千南朝之人,都已知你是朝廷的大司馬,民眾對你的敬重,今日我雖未去東郊,卻也知道幾分。你莫辜負民眾對你殷切期待!”

他的語氣鄭重無比。

李穆知道,從高嶠不惜向著自己一跪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了選擇。

或者說,時間還要往前回溯。

這一輩子,從他費盡心機,終於將面前這個人的女兒娶到了手做了自己妻子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會有今日這樣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