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3/3頁)

建康作為大虞南渡以來的國都,發展到了如今,東西南北各四十余裏,城郭莊嚴,宮闕壯麗,城中有二十余萬戶,人煙稠密,山溫水軟,更是她從生出起便長大生活的地方。

她真的不願看到,如今它竟要遭受戰火的無情摧殘。

但是壞的消息,還是很快就傳了過來。從最近京口渡那一撥又一撥的連綿不絕的廣陵軍的南調,便也可以猜到,父親如今正在面對著如何一個巨大的困境。

不過十來天,從荊州而來的那支軍隊,沿著長江東進,連續攻下了守軍不足的洞庭、夏口、如今已經推到武昌郡一帶了。

武昌郡守是高嶠的門生,如今正領著郡兵,借著堅固的城池,還在苦苦守城。

而距離建康更近的位於下遊的那支發自宣城的叛軍,更是借助著天師教的瘋狂作亂,伺機撲向建康,才十來天,便打到了溧陽一帶。

倘若溧陽城破,叛軍暢通無阻,用不了七八天,便能抵達建康。

建康岌岌可危。

高嶠已經從廣陵調來了能用的全部兵力,只剩最後兩萬兵馬,由高允統領,勉強抵禦北夏之兵。

面對來勢洶洶的宣城叛軍,他不得不收縮戰線,放棄了對部分郡縣的天師教的撲剿,命高胤死守布在建康東南方向的那道三角防線,不能有失,將其余兵力,全部投入溧陽。

高嶠親自奔赴來到溧陽,坐鎮指揮,一場血戰,擊潰了宣城叛軍,叛軍被打得魂飛喪膽,一口氣後退了數百裏,再不敢輕易進犯,商議過後,決定等著上遊軍隊到來,再一同進攻建康。

此戰,高嶠之所以調來大軍,還親自從建康趕來坐鎮,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打掉宣城叛軍的氣焰,叫叛軍在短時間內再不敢輕舉妄動,以便在這密集如雨的戰事中間,獲得一個安排下一步計劃的暫時喘息的機會。

目的達成,他留下守軍,命部下牢牢守住溧陽,顧不得休息,當夜,連夜便又往建康趕去。

建康城裏,等著他的事情,還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