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三章合一(第3/6頁)

顧舒窈在一旁照顧陳夫人。陳夫人姓張,是顧舒窈娘親最小的妹妹,張家最開始也是在前清做官,管的漕運,和顧家以前也是門當戶對。可是後來因為政治上的一些牽扯,如今連顧家都不如了。現在娘家一倒,陳夫人也無依無靠了,娘家那幾個侄兒子都不爭氣,好在還有顧舒窈這個和帥府聯姻的外甥女,因此於情於私她都會顧舒窈好。

顧舒窈的娘親比陳夫人大了十幾歲,走的也早,陳夫人如今不過三十出頭,但就這十幾日的工夫,也憔悴了不少。

下午的時候,醫生過來給陳夫人檢查,陳夫人服了藥之後就睡下了。

顧舒窈趁著陳夫人午睡的工夫,先回了自己曾經的臥室,顧小姐其實到盛州之後起先是住在陳公館的,後來有了身孕才幫去的帥府。因為有顧小姐的記憶在,顧舒窈並不陌生。

顧小姐的臥室在二樓,房間裏的陳設還沒有變,還是顧小姐走前的樣子。顧舒窈記得顧小姐還留了些零錢在,便帶著錢,拿著名片出了門。

管事的傭人見了,以為顧舒窈要回帥府,問她,“要不要現在就給您派車?”

在陳公館和在帥府不同,陳公館沒有那麽多雙眼睛注意顧舒窈。顧舒窈只說了聲“隨便走走”便打發了,她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她會外語這件事。她清楚,殷鶴成已經懷疑她了,她需要格外小心。

只是,當顧舒窈真正一個人走在了盛州城的路上,她突然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因為她發現她根本就不認識路。雖然有顧小姐的記憶,可原先的顧小姐就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有和沒有並沒有區別。

她住在帥府也好,住在陳公館也罷,出行都有汽車接送。那樣的生活雖然讓她覺得壓抑束縛,卻無形中又給她提供了一重屏障,在這個紛紜變幻的亂世,不僅能保障她的安全,還能讓她飲食無憂。

顧舒窈想到這,突然很害怕,她害怕自己會變成在金絲籠裏關久了的雀兒,漸漸喪失獨自求生的能力,只能依附別人去過活。不,她不能認命。

城西都是花園樓房居多的住宅區,沒什麽行人,偶爾看見汽車開過。顧舒窈硬著頭皮往大路上走,終於看見有人拉著黃包車過來,而且正好在前不久下了客。

顧舒窈連忙招呼住黃包車師傅,上了車,那師傅不識字,顧舒窈便將名片上的地址念給他聽。

那黃包車師傅很年輕,聽了顧舒窈要去的地方後,看了眼顧舒窈的穿著,問:“您先生在那上班麽?”

顧舒窈不想透露自己過多的信息,隨便應付過去了。黃包車師傅或許看出她不願多談,也沒有再問了。

顧舒窈雖然昨天才去了賭坊和如意樓,但那是坐的汽車,心裏又著急,並沒有仔細地看。她如今坐在黃包車上,十分好奇地四處看,街道兩邊的建築各式各樣,有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大樓,還有東印度風格的磚木房。高的樓有七八層,矮一些的三四層,倒也還繁華。街道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往來,有販夫走卒,有牽著孩子的婦女,有穿著月白色學生裝的女學生,時不時還有一兩輛汽車開過。

她在看他們,他們也在看她,她生的標致,十七歲正是最好的年齡,猶如含苞的牡丹剛剛綻放,她的穿戴也精致貴氣,自然吸引了不少目光。

顧舒窈並不避諱善意的打量,可有幾個油頭肥臉男人粘膩的目光讓她覺得難受,便讓黃包車師傅走快些。誰知竟然有膽大的登徒子竟然追了上來,邊追邊對著她笑,引得路邊的男人起哄。這世道並沒有她想的好。

好不容易到了名片上的地址附近,顧舒窈下車付了錢。黃包車師傅說:“這片全是書局、書社,我記得眾益書社好像就在這附近,具體位置我也不知道,街道這邊的門牌號是單的,那邊是雙的,三百號應該再這邊往前兩步,您自個順著找找就到了。”

顧舒窈便看到這邊書社、書局林立,街道上行走的人有穿西裝的,也有穿長衫的,不過許多都拿著或夾著書,還帶著圓眼鏡,看上去是那個時候的知識分子。才走兩步,顧舒窈就找到了三百號的眾益書社。

進了門左轉很容易找到書社的辦公室,裏面擺著好幾張辦公桌,有六七個男人在,他們都在忙自己的事,有的在寫字,有的在審稿。顧舒窈走進去,才發現自己這一身穿著與這裏是多麽格格不入。

她站在門口,往裏頭觀望。視線從那六七個人臉上一一掃過,卻沒有看到那天晚上的何先生。

顧舒窈低頭看了眼自己的襖裙,在猶豫該不該敲門,這時卻有人擡起頭來,看了一眼顧舒窈,問:“這位小姐,你找誰?”

“我找何宗文先生。”

“何社長不在,請問你是?他回來了我讓他聯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