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農莊(第2/2頁)

要說宋知春眼下最憂心的事,無疑就是女兒的樣貌了。其實姑娘正值好年華,身材高挑腰細腿長,額頭飽滿雙眼有神,哪哪都挑不出一點毛病。偏偏因為出了一趟海,一身的白皮兒盡變成了蜜色,捂了這麽久又用了好些藥湯,怎麽就無效呢?俗語說一白遮三醜,那一黑不是曝三短嘛!

小五不怕死地繼續撩拔,“大姐,咱娘替你著急了,生怕裴大哥不要你呢!”

因為丈夫和女兒都全須全尾平平安安地回來了,宋知春一掃往日的纏綿病色,連精神頭都要健旺許多,如今更是家裏家外事事親力親為,恨不得把往日耽誤的事情全補起來。今日到農莊玩耍時,也不忘記把賬簿拿出來盤點一番。

她安然坐在竹榻上,由著一雙小兒女鬥嘴,最後自個也撐不住笑了。揚著頭傲然道:“我這千般萬好的女兒許給他,是他上輩修來的福氣,只是你倆這一波三折的,我是巴不得趕緊把事情辦了。我和你曾姑姑商量好了,裴青反正沒有正經長輩,等你倆成親後,就在旁邊置一處兩進的小宅子。他在青州衛上值時,你就回來與我作伴,還跟當姑娘時一般自在!”

原先宋知春對裴青還有諸多微詞,無父無母沒有家族依靠。這個年頭,沒有親族依傍簡直是兩眼抹黑一般,不但費心費力還容易被人當成軟腳蝦踩踏,這樣的人家主婦勢必會比別人活得辛苦一些。

但是轉過頭一看這竟成了妙處,女兒過門後就可當家做主,還沒有婆母小姑叼撓。新宅子就隔一條街,女兒回娘家就跟串門一樣方便,有什麽事頓飯的工夫就可以知曉。再者,等女婿回家後把院門一關,小夫妻就可以過自己的小日子,兩下都不耽誤。

所以現在的宋知春越發覺得這件親事結得好,原本她還準備回趟廣州,在那間密室裏取些稀罕物件出來作陪嫁。是女兒自個說日後都是小門小戶,嫁妝太過豐厚難免打眼。加上裴青剛剛升職得意太過不好,若是招同僚嫉恨更會徒惹事端。

宋知春一想也是這個道理,那個宅子不過兩進,小夫妻兩個住正正好,嫁妝太多的確太過打眼。跟丈夫商量過後,就把東西全部折成日昇昌的銀票整整有五萬兩,細細地裝在一只紫檀嵌琺瑯面的匣子裏,打算做為壓箱錢放在女兒的嫁妝裏。

除了這些還有各式擺在明面上的金銀頭面,家俱布匹,林林總總地寫了指厚的冊子。傅滿倉看了之後還直道簡薄了,一連幾天貓在書房裏給從前相熟之人寫信,務必要淘換些可以傳家又不礙眼的寶貝過來給女兒當嫁妝。

傅百善一股腦喝完已經放溫的酸梅湯,擡頭看了一眼屋子後問道:“爹爹怎麽沒見人影,今天這是最後一批銀錠了,是放在莊子上還是運回城裏存在銀號裏頭?”

宋知春想了一下道:“全運回城裏存上吧,那是你自個的私房,放在銀號裏生幾分利息也是好的。只是不知裴青在青州衛還能呆多久,要不然多置辦幾處宅子鋪面租賃出去也是使得的!”

然後又拔拉一下案幾上的算盤珠子沒好氣地道:“你爹能去哪裏?一錯眼就去伺弄那些你們從倭國帶回來的金貴物事,喊了好幾個善農事的老人兒天天混在田坎上。千選萬選地選了最好的上等田,等那個金果果出了苗生了藤蔓之後,又起壟整畦扡插在沙地裏、幹地裏、黃泥地裏,說是要檢驗出這東西最合適的生長地界。你爹整得跟跟農神爺爺下凡一般,偏偏那些老農也信服他……”

日頭從廊檐下半掩的竹簾映過來,室內桌椅條幾上便有些深深淺淺的印子,傅百善耳邊聽著母親明則抱怨實為自豪的絮叨,心頭便覺得一陣歲月安好。

低頭在案上銀鏨高腳盤裏摸了一把松子緩緩剝出裏面的細仁,想了一下終於開口問道:“爹爹對自己的差事是怎麽打算的?前個……七符哥過來還在問這件事,青州衛魏指揮使給爹爹安排了一個六品武德將軍的位置,大概是跟糧米采購稅銀征繳有關,跟他從前的職位倒也有些相幹!”

宋知春說起這件事也有些犯愁,放下手中的賬簿道:“你爹這趟回來,除了對莊子上種的苗苗有幾分熱情之外,對什麽官呀什麽職位呀都有些淡然了。”

躊躇了一會兒,宋知春壓低聲氣道:“你爹一向心氣高,這回他雖是自願去倭國牽線搭橋玉成邦交,但是在那邊委實吃了大苦頭。回來後熬了幾宿寫的那些個上表陳書又如石沉大海一般至今無半點音訊,瞧著象是灰了心,我猜想他一時半會也不想再去勞心勞力了!”

傅百善想起當初在倭國礪木山陰暗潮冷的礦山坑裏,找到形容枯縞的父親時,那份悲愴和痛悔至今記憶猶新,嘆息一聲便不再出言相勸,心裏想只得辜負魏指揮使的一番好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