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北涼王沮渠蒙遜可以說是一個雄才大略的英主。他的祖先是匈奴的左沮渠,所以用“沮渠”為姓。他雖為北方蠻族,卻飽覽史書,通曉天文地理,而且政治頭腦極強,善於平衡局勢,北涼便是他一手建立的。

是以後涼、南涼都沒了,北涼卻越來越強大,並且扼斷了東西的要道,成為西邊少有的強盛國家。

沮渠蒙遜成名之時,拓跋燾還不知道在哪裏。而他垂垂老矣之時,北魏已經以不可抗拒的姿態掃平了西邊的胡夏,沮渠蒙遜迫於形勢,一邊和劉宋交好,一邊向北魏稱臣,又要把自己的最美的一個女兒興平公主拿去和親,總算是換得了一時的太平。

以北涼現在的國力,很能再支持一陣,未必不能熬到劉宋和魏國發生征戰而漁翁得利。

就連拓跋燾自己,都曾說過“沮渠蒙遜不死,則北涼不可取”這樣的話,認為沮渠蒙遜在的時候攻打北涼是件不智的事情。

他才二十出頭,而沮渠蒙遜已經六十多了,拓跋燾可以熬死北方所有已經年老的英傑。

沮渠蒙遜從年前開始身體就出現不好的征兆,所以才把三王子派去魏國訂立盟約,並且提交“和親”的請求。誰也不知道他這是不是在為兒子的政治道路鋪路,但人人都知道北涼國內還有一位皇後的嫡子沮渠菩提,他的身份和實力都足以問鼎王位。

所以當賀穆蘭和李順得知沮渠蒙遜病重時,腦子裏第一個印象就是“北涼諸位王子馬上要開始內鬥了”。

如此一想,沮渠牧犍急著趕回國,甚至不惜把自己綁在馬上的原因也就可以想象。

不客氣的說,如果魏國人有意刁難沮渠牧犍,或是為了報復他之前的拖拉,大可以現在故意放慢腳步。說不定等沮渠牧健到了姑臧,不但蒙遜死了,新王也已經繼位,他真是輸的褲子都沒的穿。

好在賀穆蘭是個識大體的人,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火速趕往北涼,放任王子們內鬥比塵埃落定更有利於魏國的局勢,哪怕是拖著沮渠牧犍也要快點把他拖到涼國去。

真的一旦開始急行軍,兩國的使臣們開始叫苦不叠,沮渠牧犍更是暈了醒醒了暈,這烈日當空又是往西,很多將士甚至出現了中暑的情況。

李順一看這樣不行,趕緊在西河郡停了下來,重新進行休整,沮渠牧犍一行北涼使臣卻是一天都不願意耽擱,竟就這樣先行上路了。

前往北涼的魏國使團人數約有五千,除了三千虎賁軍是保護沿路的安全,另有兩千人是各種後勤人員。

這五千人一旦離開魏國的國境,就全靠涼國使臣指引道路、負責沿路補給、安排相關事宜,如今一下子跑了個幹凈,就連李順都只罵娘,恨不得沮渠牧犍跑到一半沮渠蒙遜掛了才好。

路程連五分之一都沒走完,事情卻發生了不少,被沮渠牧犍耽擱了許多時間又有將士中暑,就連賀穆蘭都覺得自己出門是忘了翻黃歷,所以才這麽倒黴。

“花將軍,要不然我們在原地等等,看平城那邊有什麽命令……”

李順皺著眉頭,“沮渠牧犍事關大局,他拋下北涼諸多侍衛就這麽上路實在蹊蹺,還勞煩花將軍帶人去追趕看看。若能追回來最好,追不回來也至少知道他離開的方向,萬一沮渠牧犍在路上有個萬一,我們也好搭救。”

賀穆蘭等人現在真是罵娘的心都有,無奈李順說的沒錯,此時世道極亂,四處盜寇橫行,那沮渠牧犍又是個趕路都要被捆在馬上的弱雞,一旦死於魏國國內,北涼王又沒死,那真是丟了一個不值錢的王子,換了魏國在大義上站不住腳,再也沒有發兵的借口了。

少不得還要補償北涼一點。

李順是主使,所有的行程都是由他安排的,所以即使賀穆蘭等人再怎麽不願意,也只能點了五百精兵,打著將旗先行往北涼方向追趕。

沮渠牧犍等先行離開的人馬只有五十多人,五十人跑的再快,賀穆蘭追趕的隊伍三馬換乘也一定追上了,可是一路竟就是沒有追上,再查探沿路的痕跡以及向周邊百姓打聽,沮渠牧犍一行人竟往呂梁山去了。

同賀穆蘭一起前來的還有那羅渾、蓋吳和陳節,蠻古被留下來保護袁放和袁放帶的貨物,因為不放心,賀穆蘭把鄭宗也帶在了身邊。

可憐鄭宗還以為賀穆蘭是看重他,卻不知道賀穆蘭是存了殺他的心思,一刻也不願意他離開。

“怎麽辦,我們進呂梁山找找?”那羅渾有些擔憂地說道:“呂梁山這麽大,他們進山做什麽?”

“是不是去找佛門幫忙了?”

一直在旁邊沉默不語的鄭宗突然開口。

“佛門?這裏怎麽有佛門?”

鄭宗出使過北涼,又在鴻臚寺熬了許多年,有許多見識甚至連賀穆蘭都不知道。說來也是,這鄭宗若是個肚子裏沒貨的,後來當了宦官也不可能受到拓跋燾的寵愛,一路混到中常侍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