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赫連定打下西秦時,一共帶著一萬的夏國精騎。這時代和漢代不同,不可能動輒十幾萬兵馬,一萬全部由騎兵組成的精銳,其補給就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所以赫連定打下西秦,而西秦正在鬧饑荒時,他知道必須要歸順魏國了。

拓跋燾自然是欣喜若狂的迎接赫連定的歸順,可是崔浩等一眾大臣卻不同意赫連定帶著一萬騎兵進入魏國,赫連定也不願意將占領西秦的部隊全部撤出,所以最終赫連定只帶了三千騎兵進入自己原本的國家——夏國。

赫連定到了夏國之後,由統萬城的大將軍拓跋素護送赫連定進入魏境,可就在赫連定到達統萬城之前,在一個叫虎跳澗的地方,赫連定的部隊遭到了圍攻,三千人裏大半的騎兵屍首丟在了那裏,赫連定和其剩下的部屬也下落不明。

拓跋素不敢大意,在仔細清點過屍首之後發現沒有赫連定的屍骨,這才松了一口氣,火速給平城報訊。

從這些人根本沒有搜刮赫連定那些人馬的裝備來看,赫連定應該是逃了,他們為了追趕赫連定,連赫連定戰死部下身上齊備的盔甲和武器都沒有扒下,也沒有任何回返過的痕跡,顯然已經追了很遠。

這麽多人馬逃竄加追趕,不可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從留下的痕跡推算,赫連定應該是往秦州方向逃了,也有可能是被人有意往秦州方向驅趕。赫連定原本就是夏國人,熟悉夏國的地理環境,很有可能成功逃跑藏匿了起來,等候魏國的救援。

找到赫連定,救出他,便是魏國現在的當務之急。否則赫連定莫名其妙死在前往魏境的路上,他剩下的兵馬一定會替他報仇,舉旗反叛,那西秦就又要生出動亂。

正因為赫連定的地位如此重要,不但平城震動,就連駐守夏國的常山王拓跋素也不敢怠慢,派出無數斥候和兵馬在虎跳澗附近搜查,可以說整個虎跳澗都踏遍了,又找尋周圍的山川湖嶽,沒找到赫連定,卻查出許多同樣在搜尋什麽的羌人。

這時候拓跋素要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他也不必當什麽統萬鎮的大將軍了。他派遣出使者去傳召狄子玉和老羌王,結果羌人卻殺了使者,更糾結了匈奴族的休屠部落一起反了大魏。

羌人反叛的理由很簡單:大魏原本說把赫連明珠公主賜給羌人作為主母,結果少主得了一個假貨,魏帝卻把真公主藏起來了,這是一種羞辱,羌人不能接受。

既然魏國不能答應原本答應的條件,那羌人也就不必和背信棄義的可汗結盟,他們要自己搶回赫連明珠公主。

這種事,原本按以往的做法,不過就是把真的赫連公主再送過去,繼續表示鮮卑人和羌人願意結盟的誠意就可以了。可是如今赫連定身兼夏帝和秦地兩地的國君,赫連明珠一下子變得尊貴起來,若是下嫁給狄子玉,便不那麽合適,而且拓跋燾既然對赫連明珠勢在必得,那就不可能把赫連明珠給他。

狄子玉正是知道娶妻無望,魏國又除了給狄子玉一個平羌將軍以外再也沒給羌人什麽好處,索性就反了。

至於赫連定的失蹤究竟是休屠人、盧水胡人還是羌人幹的,答案也很明了。休屠部落是夏國的匈奴人,乃是漢代金日磾的那個家族,他們是匈奴人,不會和同為匈奴人的赫連家族結仇;

而盧水胡如今因為蓋天台的戰敗而四分五裂,至今無法聚集起完整的人馬,赫連定那三千騎兵乃是真正的精銳,即使在狹小的地方被人伏擊也不至於死的那麽快,對方人數一定數倍於赫連定,所以盧水胡人也可以排除嫌疑。

羌人是被夏國打敗後殘酷鎮壓了許多年才降服的,狄子玉甚至作為人質留在統萬城許多年,進而結識了明珠公主。赫連定在夏國鎮服其余諸族的手段非常高壓,羌人、氐人、盧水胡人都很厭惡他,加之活捉赫連定就能要求以赫連明珠交換,這樣羌人就能洗刷他們的恥辱,可謂是一舉數得。

平城諸位大臣商議了半天之後,都一致認為唯有羌人可能伏擊赫連定,羌人世居西境,若他們真要反了,往西逃竄遷徙,魏國派兵攻打勞民傷財,而羌人窮苦,也沒什麽好通過征戰得到的財物,可謂是得不償失,於是一般朝臣認為送出明珠公主去安撫狄子玉的羌部,一部分則認為赫連明珠只能嫁給拓跋燾,主張派兵去威懾羌人,先禮後兵。

好在赫連定一定是沒有落入狄子玉的手裏,否則狄子玉早就派出使者要求交換赫連明珠了,拓跋燾認為兩派人馬的諫言都不合適,最後是崔浩提出了諫言——狄子玉是肯定不能激怒的,夏國剛平,可以先派出使者安撫,拖延時間,然後尋覓可靠的精銳去把赫連定找到,解救出來。

此乃釜底抽薪之計,只要赫連定不在狄子玉手裏,隨時可以派兵征伐他們。可若是讓狄子玉先掌握了赫連定的行蹤,西秦和夏地的局勢就不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