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第6/8頁)

她第一次見到這種殘酷的苗頭,忍不住心裏心驚肉跳,似乎已經見到後來滅佛令下,諸僧赴死的樣子,望著崔浩的眼神也就帶著些害怕來。

崔浩似有所感,一回頭發現是賀穆蘭,還友好地微笑了下。賀穆蘭卻是怎麽也扯不開嘴角,即使知道這個人確實是驚才絕艷、能夠匡扶社稷的肱骨之臣,但一想到他也有識人不清、私心過重、驕傲自負等許多毛病,心情就很沉重。

這是人的天性,並非一時能夠改過來,她只盼狄葉飛在他的身邊學習,不要沾染了他的那些天性。

這麽一想,她到覺得狄葉飛走上的飛黃騰達之路有些危險了,遠不如若幹人在古弼身邊當個小侍官保險。

雖然不起眼,但侍從官學習的都是實務,做的都是正差,總有外放的一天。一旦遇到征戰,也會從中層將領做起。

但狄葉飛的“弟子”之身屬於“門生”,幾乎是和崔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即使在高車虎賁裏做右司馬,因為崔浩是“高車招撫使”的關系,也還是打上了崔浩派的烙印。

但這些擔心只是在賀穆蘭腦中一閃而過。狄葉飛並不是笨人,而且有一種可怕的韌勁,對政治也極為敏感,否則前世也不可能從白身雜胡熬成鎮西將軍。

三十多歲的鎮西將軍,以一個雜胡來說,已經是驚人的高位了。

崔浩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心滿意足的離開了,拓跋燾一邊雀躍與赫連定的歸順,一邊煩惱自己對赫連明珠的“攻略”幾乎沒什麽進展。原本赫連明珠對他應該還是有些好感的,可是從梅園回來之後,態度又變得冷淡了,讓他不禁大嘆女人的善變和莫名其妙。

加之赫連明珠為了避嫌如今住在竇太後宮中,而竇太後宮中還養著賀夫人與拓跋晃,他經常去看兒子,反倒不能自在的和赫連明珠相處,畢竟中間還隔著個至今沒有喜訊的賀夫人,他還要努力“耕耘”。

唯一可以稱得上高興的,就是不知道賀夫人是不是爆發出了求生的欲望,還是為了能活著看到兒子而拼了,這個平日裏溫柔如水的女人一下子變得極為“饑渴”,每次只有和拓跋燾同寢的機會都分外抓緊時間,一夜紅燭搖晃到天亮都是平常,咬碎了一宮女人的銀牙。

賀夫人還能白天補覺,拓跋晃已經一歲了,不需要人天天夜夜的守著,可拓跋燾百日還要上朝,饒是體力驚人,幾次下來也被榨幹了,每次從慈安宮裏出去腿都發軟,上朝還要打瞌睡,全靠自己掐自己腿清醒過來不丟臉。

賀夫人因為知道了自己的未來,越發變得嬌艷動人,綻放出令人驚訝的韻味,整個人也心情開闊起來,逢人便笑,甚至經常有小宦官見到賀夫人溫柔的笑容而羞紅了臉的。

皇子拓跋晃也長得極好,他開始吃一些固體的食物了,從不挑嘴,長得白白胖胖,而且會說很多話,尤其愛黏著竇太後,對待她和其他人也不一樣,讓竇太後疼到了心裏。

這是未來的太子,竇太後心知肚明,也知道保母沒找到之前她要親自教導這個孩子的,對待拓跋晃就像是真正的孫子一般。

赫連明珠和賀夫人同住一宮,又並非競爭關系(賀夫人知道自己要走了),兩人相處融洽,拓跋燾不來的時候兩人經常在一起遊園、說話,賀夫人會匈奴話,出於為拓跋晃留下人脈的原因,對赫連明珠頗為照顧,經常一點點細細的教導她魏宮裏和朝堂上各種復雜的關系、後宮的各種派系,從不藏私。

賀夫人是真正溫柔的女子,又是大家出身,對待人好的時候如沐春風無微不至,久而久之,赫連明珠對待她的情感頗有些像是對待自己的姐姐,加之她也知道這位夫人大概是命不久矣,女人特有的柔軟讓她對賀夫人和拓跋晃更為憐惜,兩人不是姐妹,已經有些勝似姐妹的意味。

竇太後對這種發展樂見其成,甚至還有些推波助瀾,許諾賀夫人等她“走”後,她的心腹宮人若是有不願離宮的,可以指給赫連明珠,幫助她在後宮裏立足。

赫連明珠自己好像不願意留在魏宮,但魏國上下都認為她是非嫁拓跋燾不可的,竇太後幫她就是幫自己的保子,賀夫人本來就擔心自己的娘家人和這麽多年來伺候的宮人該怎麽辦,拓跋晃以後的宮人全部都是拓跋燾親自挑選的,不可能用母族的人,竇太後的好意對她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基於這種關系,賀夫人和赫連明珠倒有些像是同盟者了,除了拓跋燾每次來臨幸賀夫人時兩人有些尷尬,其他時候相處都極為融洽。

拓跋晃現在也不喊赫連明珠“姨”,而是喊“姨母”,讓侄兒已經十歲的赫連明珠勾起了遙遠的記憶,對他疼愛不盡。

一切都極為美好,除了拓跋燾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