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第2/5頁)

他們興奮地掃蕩著大夏宮的財物,並且以“這以後可能是我的東西喲”的小心態度將它們收集起來,堆砌在各個大殿的中心。

第二天一早,拓跋燾起了床,知道再繼續忽悠下去將士和兵卒都要嘩變了,索性就在夏國的大殿上開了朝會,論功行賞,犒勞三軍,安撫降臣。

經過一夜的計算,夏國在統萬城裏的親王、將軍以及夏國開國皇帝赫連勃勃的後宮嬪妃、赫連昌的後宮和妃妾、公主宮女等,有數萬人之多。

打下了夏國後,共計獲得夏國的馬匹三十萬匹、牛羊千萬頭。國庫中奇珍異寶、車輛、器物等多的不可勝數。

拓跋燾坐在赫連昌那由黃金和各種珍貴珠寶打造而成的禦座上,聽著清點的官員一點點報出數量,搖著頭和興奮至極地百官們說道:

“這麽一聽,我覺得我這個皇帝當得好寒酸啊……”

眾人笑了起來,紛紛誇獎拓跋燾的節儉和慷慨。

拓跋燾幾次用兵其實都得到了巨大的財產,但這些錢財大多用於繼續打造武備、修建太學、以及賞賜百官和將士去了。

拓跋燾知道沒有俸祿制度的魏國很容易產生動亂,可要想改革,又沒到時機,所以只能以重傷來杜絕腐敗的開端。

若是有正當的賞賜還貪汙受賄,拓跋燾也沒啥好脾氣,殺了就是。

“我的太極宮太小,養不了數萬女人。”拓跋燾想了想,“這些宮女一輩子也出不了宮,外面卻有無數男人沒有媳婦,將這些宮女按照品階和年齡,賜予有功的將軍和將士吧。功曹按這次攻城所獲的軍功分配,幾位大人要辛苦了。”

他說的是負責監察賞賜分配的禦史台官員。禦史台在北魏的朝廷中幾乎沒什麽用途,因為有大量的白鷺官取代了他們的作用,但對於監察賞賜的發放,這些“禦史”們都很用心。

禦史大多是漢人,識字會算,很難唬騙他們,拓跋燾用的也趁手,出門打仗,都帶上不少禦史,專門用於事後的監察。

將宮女們分配完後,又開始按照滅夏之戰的貢獻大小,分別獎賞將士。這些人辛苦了兩年,周幾甚至客死異鄉,拓跋燾知道他們攻打統萬城幾乎沒有得到什麽東西,獎賞的也就特別慷慨。

直到後來司徒長孫翰臉都綠了,一個勁的咳嗽,拓跋燾才意識過來自己發的太歡了,收斂了一些。

長孫翰和古弼等人對視一眼,忍不住搖了搖頭。

有個算學不好的君王真是要命,回頭得到的還不夠賞賜的,叫夏國剩下的百姓喝西北風去?

以後還要繼續治理夏國的,把牛羊糧食全拉走了,被留在夏國的這些百姓吃什麽,喝什麽?

比長孫翰他們的臉還要綠的是夏國原本的大臣們。夏國的太史令張淵、徐辯相當於夏國的宰相,仍然被任命為太史令。統萬城以後變成“統萬鎮”,成為新的軍鎮,鎮守夏國,這些文臣需要留在夏國一段時間,讓夏國休養生息,能夠恢復過來。

清點統萬城的時候,還在牢中找到了夏國以前俘虜的西秦將領庫洛幹,以及原來東晉的將領毛修之。庫洛幹尚在壯年,被拓跋燾派人送回西秦,而毛修之已經發白齒松,東晉早已滅亡,送去宋國也不切實際,拓跋燾看他在牢中瘦的像是柴火實在是可憐,一介良將下場如此未免讓人唏噓,便封了他做禦膳房的太官令,純粹算是為他養老了。

若是夏國的禦膳房,這大概是優差,可對於一個一年有大半年不在宮中的皇帝來說,禦膳房真就是個養老的地方了。

剛賞賜完功臣,有使者進殿稟報。

“大可汗,赫連昌逃到了上邽,正在集結殘部!”

此話一出,殿上頓時喧嘩起來。

赫連昌走的時候帶走了不少將軍,文臣倒是沒帶走幾個,胡族的政權都有這個毛病,一旦打下地盤想要治理地盤的時候就想到漢人,可真到危機時刻要逃跑時,帶走的絕對是自己的族臣,信不過漢臣的立場。

漢人在北方大地立足,根深葉茂,牽一發而動全身,輕易不會拼命,雖然家族裏某一人也許會出仕,但家中更多子弟則都留在家中保存實力。許多宗主建有鄔堡,實力不弱於小國,根本沒理由跟著敗帝一起拼命。

所以這裏說的“集結殘部”,便是赫連昌在召集匈奴的高官和將士,準備讓他們去護駕了。

奚斤在征討夏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還想更進一步,立刻上奏說:“赫連昌敗軍士氣大落,現在趁他喘息不定,消滅他十分容易。臣請求帶兵出征,我當掃平赫連昌而回。”

拓跋燾看了眼張淵,張淵一點愧疚都沒有的傲然立在殿上,仿佛想法子派人送走赫連昌,導致他現在要為這一支殘兵煩惱的不是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