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5/6頁)

於是乎人人都在誇耀拓跋燾的話十分正確。有幾個大約是喜歡“奉承上意”的將軍,居然在這大殿裏說起修繕皇宮的事情,又引用蕭何的話,‘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天子以四海為家,如果不夠壯麗就顯示不出威嚴,應該有一統天下之國不能超越的那種氣勢。)

這幾個人的沒眼色幾乎讓許多大臣忍不住哀嘆,好在拓跋燾如今心情好,聽到他們的話,還能笑著說:

“《易經》上說‘王公設立險要,保衛家國’,古人也有一句話,‘只在恩德,不在險要’。赫連夏用蒸過人的土築城,殺害的工匠無數,他的城墻難道不堅固嗎?可是我如今把它滅掉了,不在於城墻不夠堅固吧?今天天下還不太平,我的錢還有許多地方可用,這種大興土木的事情,我不願意做,蕭何的話不正確,你們也不要再提了。”

拓跋燾的態度很堅決,那幾個喜歡逢迎之輩發現拓跋燾的話並非虛偽的推辭,自然是無言以對,不再提起修繕平城皇宮的事情。

這位年少的“大可汗”覺得自己做出的覺得很正確,再見幾個老臣對他更加滿意的樣子,心中也是有些飄然。

如今除了追赫連昌去的奚斤還沒回來,夏國已經全部入了魏國之手了,他以二十歲之身,橫掃夏國,讓涼國稱臣,已經是當世少有的功績。

這時候,拓跋燾派去負責去接管整頓後宮的宦官首領趙倪跑了進來,說是夏國的尚書仆射只帶走了太後,後宮皇後和嬪妃、宮女等全部都在,宮女們都被集中在皇後身邊保護著,那皇後以死相逼,不許魏人踏進她的後宮一步。

拓跋燾起了興趣,帶著文武將士們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地去了赫連昌那位皇後的坤德殿,他自己夫人宮妃不少,對女人的態度大概還沒對寶馬的態度好,會去看看,也純粹是為赫連昌居然有這樣一位剛烈的皇後而好奇。

等到了坤德殿外,那位皇後帶著一群身穿夏國華服的宮妃公主在殿中相峙,人人手中都拿著武器,因為匈奴人的華冠設有珠簾和瓔珞簾子,都看不清臉面,那皇後見來了這麽多男人,各個虎視眈眈地看著他們,心中不由得驚懼萬分,連拿著匕首的手都在顫抖。

拓跋燾一見是這麽多穿著華服的“娘子軍”,也給逗樂了,便叫自己的宦官去問到底什麽情況。

那皇後慷慨激昂地痛斥魏國這群侵略者的兇暴殘忍,明顯把自己已經當成了必死之人,說了一大堆“不可侵犯宮女、宮妃”、“不可殺害年幼的皇子皇女”等雲雲,還說如果他們來硬的,後宮這麽多皇室就全部自刎於此,讓魏國從此留下一個“血洗皇室”的名聲。

拓跋燾哪裏是擔憂自己名聲的人?不過看著這個年輕的皇後一邊哆哆嗦嗦一面慷慨陳詞的樣子實在是有趣,便站在原地一直聽著她在那嘮叨。

“我夏宮雖然國破,但尊嚴……”

“行了行了,我還以為是什麽事!”拓跋燾無力地揮揮手,他今天累了一天,實在是受不了女人啰嗦。

“我睡了這麽多天帳篷,今日非得睡床不可。赫連昌平日裏睡哪兒?帶我去休息一下。你們繼續在這裏擔驚受怕吧,我去休息了。”

他掉頭走了幾步,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又走了回來。

“你們的四公主在哪兒?”

一群珠簾遮臉的女人們吃了一驚,都以為是赫連明珠的艷名已經穿到了這位魏國皇帝的眼裏,有些人沉不住氣,不由自主的就朝著穿著公主冠冕的“赫連明珠”那裏看去。

玉翠被皇後接到坤德宮,一直沒有出聲,作做一副害怕的樣子,又蒙了臉面,總算是混了過去。可如今被敵國的國君當眾點名,真是恨不得把老天爺罵個百八十遍才好。

拓跋燾雖然沒有硬來,但一群宿衛卻毫不客氣,上前拖走了“赫連明珠”。這位皇後雖然口中說著要保護所有人,可“赫連明珠”被拉走時,只是痛苦地驚叫了幾聲,連反抗的舉動都沒有。

想來赫連明珠在宮中人緣也就這樣。說來也是,赫連明珠和皇後同輩,又頗受寵愛,小姑子和媳婦搞不好,也是正常。

拓跋燾見宿衛帶出了“四公主”,便對她點點頭。

所有人都以為拓跋燾晚上想“好好休息”,要找個人侍寢,所以點了美貌名聲傳播於外的赫連明珠,就連冒充赫連明珠的“玉翠”自己都已經做好了獻身的準備。

此時玉翠被帶出了人群,送到拓跋燾的面前,她背對著身後的坤德殿,能感受到眾多宮人或內疚或懊悔或幸災樂禍的眼神。而她的眼前是這位敵國俊美而高大的年輕帝王,饒是再怎麽害怕,也忍不住為馬上要到來的命運羞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