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5/8頁)

狄葉飛等人被留下作為“協助者”,素和君繞了一圈,用木枝沾著一些高車人拿來的墨汁,寫了一大串他們現在急需的東西,交予賀穆蘭等人帶回參軍帳中。

賀穆蘭收好了那塊寫著字的布,帶著若幹人等人就離開了。

因為狄葉飛長得特別出色,難免讓高車人,尤其是高車的男人們頻頻側目。高車人喜愛漂亮的東西,尤喜歌舞和美人,所以見到狄葉飛這個同族心中極為歡喜,不停的和他搭著話。

【閣下眼眸是綠色,莫非有西域的血統?】

狄主真笑眯眯地問他。

狄葉飛的父親確實是典型的高車人性格,喜愛歌舞美人,所以才花費心思得了他的母親,並且一生都還算琴瑟和鳴。

但他開口,卻沒有提自己母親的事情。

【狄族長,你是‘主真’,應當是掌管知識之人,那這支部族就是‘阿其真’了,難怪老人如此之多。敢問族長,狄氏的‘阿其食’、‘阿其兵’的幾支都去了哪裏?】

狄葉飛的話一出,那族長笑眯眯的眼神立刻一變,臉色也凝重了起來。

【你是?】

【我叫狄葉飛……】

狄葉飛感覺到自己的毛孔都在歡唱。

【……阿其火的狄飛與斛律葉的後人。】

狄葉飛這邊在和狄主真攀交情,賀穆蘭懷揣著記載著高車人要的一堆東西的那塊長布,帶著若幹人和他的隨從往參軍帳走。

獨孤唯的那個親兵一聽說要去參軍帳,就像是見了鬼一樣跑了,留下賀穆蘭和若幹人一臉迷茫的跟著將官回返。

能在鮮卑人占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北魏軍中立足,參軍帳中的那些漢人各個都是有著過人的本事的,忍不下去的早就已經另謀高就了。

但這些本事大多數時候對於鮮卑人來說,並非像是“連斬幾大將”、“提多少頭顱來見”這般讓人熱血沸騰,為之震撼的本事。

漢人似水,潤物無聲,用他們自己獨有的方式改變著鮮卑人的點點滴滴。

無論是無主的屍體必須掩埋燒葬,還是大營中的營廁和畜生棚必須遠離人群,很多他們下達的命令鮮卑人都不知道這是為什麽,但自他們進行改變後,確實營中的得病率變得低多了。

草原上一馬平川,鮮卑人和柔然人性子都直,不喜歡彎彎繞繞,漢人的軍事才能在個人武勇的襯托下反倒變得不怎麽起眼,可他們最可怕的“經營”能力在軍中充分發揮了出來。

接近六萬的大軍駐紮在黑山大營,若是沒有像樣的指揮系統和後勤保障之術,光這麽多人的糧草和軍備就能活活把鮮卑人拖垮。

由於北魏人的國策是設立軍鎮和邊關抵禦北方的柔然,腹地采取均田制養民,所以後方的百姓很少受到戰火的洗禮。只有後方安穩的環境,才得以不停的輸送糧草和物資上前線,養活前方的六萬大軍。

而軍中又把黑山大營立在敕勒川口,敕勒川的牧場足以放牧黑山大營所需的牛羊、戰馬,占據天時地利人和,不知道要比柔然人優越多少。

賀穆蘭估算過,自拓跋燾設立北方大營以抗柔然後,柔然人能成功劫掠到物資的機會比之前少了大半。

柔然汗國的地理位置在後世外蒙古到西伯利亞那一塊,從那麽遠的地方跑到位於內蒙古的黑山大營,柔然人不可能餓著肚子一直飛到,除了不停的設立遊帳帶著奴隸和照料馬匹輜重的人南下,他們勢必還要向柔然其他附庸的民族壓榨血汗,獲取南下一路上的給養。

在這種情況下,人口眾多又善於經營的高車人,被柔然人欺辱到直接叛逃也是正常事。

總體來說,她穿來的時候雖然是北魏初年,一切都荒蠻無比,但鮮卑人確實逐漸從奴隸制度開始向封建制度轉變,並且以驚人的速度在學習和改變著。

她是現代人,以後世成熟的眼光看待這個時代,自然是非常不完美的。遠的不說,就連南朝的劉宋,也比北魏不知道繁華到哪裏去。

但和周邊諸多胡族建立的國家比起來,北魏已經算是十分開化、也是接受漢化程度最高的一個國家了。

很多鮮卑人根本不了解漢人在做什麽,但出於對漢族文化的認同,從最上層開始,強迫著整個國家先改變後理解,這讓北魏的國力頓時甩了周圍秦、涼、燕、夏不知多遠。

而柔然人則是以倒退的速度發展,越壓迫越反抗,外有強敵,內有動亂之下,必將被歷史的大潮所拋棄。

反正賀穆蘭穿來之前,知道鮮卑人是什麽種族,歷史書裏一堆“拖把”笑死了人,而慕容鮮卑的美名更是連金老爺子都寫出了“慕容復”這樣角色。

可是柔然呢?反正賀穆蘭穿來之前,完全不知道柔然是個什麽鬼東西。

同樣是胡族,這便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