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侯爺歸來(第4/14頁)

“明穆。”

阿殷一怔,愣了下。

沈長堂說:“本侯的表字。”微微一頓,又冷著張臉說:“以後不許喊侯爺。”

阿殷隨即明了,曉得自己摸對路子了,心中暗喜,乖巧柔順地喊了聲:“明穆。”聲音要有多柔便有多柔,要有都輕便有多輕,幾乎要把沈長堂的怒氣給叫沒了。

他喚了小童進來,取來溫熱的軟巾。

待小童離去後,直接將軟巾給阿殷,說:“擦幹凈。”

阿殷問:“擦……什麽?”

沈長堂直接握過她的手,軟巾包住她的手指頭,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擦了十遍。阿殷本是滿頭霧水,可見到沈長堂這般舉動,心中大驚失色。

上官仕信牽了她的手,沈長堂見到了。

那麽……

幾乎是她與子燁一出上官家的門,所有事情都落入了沈長堂的眼底,包括子燁的求親。

阿殷的手微微一抖。

沈長堂握住了她的手指,一分一分地收緊。

“跟我來。”

沈長堂帶著阿殷走出船艙,言默過了來,對沈長堂道:“侯爺,都準備妥當了。”沈長堂頷首,阿殷才發現船舫已經停靠在江邊,梯板落下,沈長堂直接牽著她下了船舫。

江邊一個人也沒有,岸邊的路靜謐且長。

月亮將兩個人的影子拉得極長,時而重疊,時而分開,卻總有一部分連在一起。

阿殷瞅得出神,直到沈長堂停下腳步時才回過神來。

她擡眼望去。

江邊不知何時多了許多盞花燈,形形色色的,應有盡有,整整齊齊地擺在江邊,光亮得像是月亮掉了下來。他仍然握著她的手,遞給她一盞花燈,讓她放進綏江。

一盞接一盞地放。

直到所有花燈都隨著流水飄向下遊時,沈長堂才慢聲道:“永平有個說法,七夕之夜一起放花燈的人會一生一世糾纏不清。殷氏,方才你與我放了三十八盞花燈,”他緩緩擡眼,看著她,“我們有三十八世纏在一起,你無處可逃。”

阿殷懵了。

哪有人這麽霸道!說都不說,先斬後奏!直接放了花燈才強制性三十八世糾纏!

她看著已經飄遠的花燈,苦了張臉。

……現在想撈也撈不回來了。

沈長堂捏緊她的手,問:“想撈回來?”

她說:“三十八世,以後侯爺想後悔也難了。”

沈長堂皺眉。

阿殷立即改口:“明穆!”

沈長堂這才眉頭有所緩解。恰好此時,言深過來了,還擡了一箱子的東西,吭哧吭哧地擺在阿殷面前,說:“啟稟侯爺,屬下已將姜姑娘送回去了。回來時,見到有一家打烊的攤档,賣的花燈都不錯,便順手買了回來。”

箱子一打開,粗粗一掃,起碼已有七八盞。

言深被阿殷瞪了眼,只覺莫名其妙。他家侯爺要討殷氏歡心,想著她喜歡花燈,才拼命地助他家侯爺一臂之力。豈料買回來,沒見著殷氏有多高興,反而得了個不討好。

不過言深自是不知今早還對他的綏州放花燈一說嗤之以鼻的沈侯爺,先前對阿殷信口胡謅了一番永平花燈說。

阿殷生怕沈長堂又要放花燈,連忙道:“我有點兒乏了……”

沈長堂道:“吹吹江風便不乏了。”

阿殷被嗆了下。

也是此時,江邊飄來一條小舟,不大,只能容下兩人。沈長堂上了小舟,轉過身對阿殷伸出了手。阿殷看著小舟,又看著沈長堂,遲疑了會,才搭上他的手。

沈長堂握緊掌心的五指,將她拉上了小舟。

言深一推,小舟遠離了江岸,緩緩地飄向江心。

阿殷頭一回坐小舟,船夫還是堂堂一侯爺,登時覺得壓力有點大。

她本想自己撐船的,可剛站起來又重重地坐下。她打小就不會水性,現下小舟一搖一晃的,只覺胸口似有什麽狠狠地堵著,叫她難受極了。

她扶著船沿,五指緊握。

沈長堂一回頭,便見到一臉蒼白的阿殷坐在角落裏,五指青筋冒起,似是極其痛苦。

他停下小舟,過來問她:“哪兒不適?”

阿殷張張唇,似是想說什麽,可一張嘴,胸口泛著的惡心便如數沖上來。她硬生生地忍住,捂住嘴巴,扭過了頭。沈長堂立馬明白,從小舟裏的一個小箱籠裏取出一個精致的瓷瓶,旋開木塞子,倒出指甲大小的薄荷綠膏體,食指沾了一小半,力道均勻地抹在阿殷的太陽穴上。

他極有耐心,足足抹了小半柱香的時間。

他坐在她對面,半探了個身體,呼出的氣息帶著一股好聞的味道,伴隨著太陽穴上的令人舒服的清涼,緩緩襲來,胸口的那處惡心似乎漸漸消了,只剩滿腔的舒適。

她睫毛輕顫,微微一擡,便見到他專注的目光。